為引導建筑衛生陶瓷產業轉變發展方式,推進產業升級,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業司委托廣東省陶瓷協會日前在廣州組織召開建筑衛生陶瓷產業發展政策研究課題工作會。參與課題研究的骨干企業、研究院所、高等院校的專家,以及中國建筑衛生陶瓷工業協會、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廣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國家知識產權局保護協調司和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業司的代表共20多人參加了會議。會議分析了我國建筑衛生陶瓷產業發展現狀、發展機遇和挑戰,預測了行業發展趨勢,著重剖析了行業當前面臨的問題和深層次原因,梳理提出了促進經濟平穩運行和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思路與措施建議。
建筑衛生陶瓷工業是我國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新世紀以來,我國建筑衛生陶瓷工業持續快速發展,已成為世界最大的生產國、消費國和出口國。但在推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的今天,行業發展又面臨著諸多新挑戰:一是產能過剩,重復建設、同質化嚴重,生產集中度很低;二是自主品牌創建乏力、滯后,產品的消費品特性開發不足;三是自主創新能力不強,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單位工業增加值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高,粉塵治理和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減排任務艱巨;四是要素成本持續攀升,能源環境約束增大,單位國土面積創造的國民收入難以快速增長;五是貿易摩擦增多,外部市場開拓更加艱難。
面對新挑戰,會議認為,建筑衛生陶瓷行業要堅持科學發展,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把握穩中求進的總基調,把轉方式、調結構、抓創新、促和諧結合起來,加快轉型升級。要著力推進制度環境建設,加強產業政策與土地、環保、財稅、貿易、投融資、安全監管等政策的協調配合,大力營造有利于建筑衛生陶瓷發展的良好環境。要著力推進現代產業體系建設,推進全產業鏈整體升級、向價值鏈高端轉移,加強技術改造、兼并重組,促進清潔生產和污染治理,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發展循環經濟和再制造產業,進一步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要著力推進創新驅動,加強行業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攻關,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統籌技術開發、工程化、標準制定、應用示范等環節,注重知識產權建設和保護,不斷增強核心競爭力。要著力推進融合發展,提高生產過程、生產裝備和經營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創新商業模式、鼓勵個性化創意,加快生產經營模式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服務化轉變。要著力推進協調發展,注重發揮比較優勢,推動產業有序轉移,按照“布局合理、特色鮮明、集約高效、生態環保”的原則,以產業鏈為紐帶,以資源要素稟賦為依托,促進產業集聚發展,優化生產力布局。要著力推進改革開放,努力創造建筑衛生陶瓷競爭的新優勢,提升我國在全球同業分工中的地位,加快“走出去”步伐,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統籌國內產業發展和國際產業分工,鼓勵在全球范圍開展資源配置和價值鏈整合,不斷增強發展的動力和活力。
會議認為,當前亟待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切實加強行業管理,全力以赴穩增長、促轉型。一是制定完善產業政策,強化政策激勵和約束,規范行業準入,嚴控產能擴張,推進兼并重組,加快淘汰落后,提高產業集中度。二是加快制修訂標準規范,鼓勵發展并引導支持消費節能、節材、節水、節地和清潔安全的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和新裝備,推進產業結構優化。三是加大《工業轉型升級規劃(2011~2015年)》、《建筑衛生陶瓷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等相關規劃的宣傳貫徹落實力度,引導行業有序、科學發展。四是抓好行業經濟運行監測,定期發布行業運行信息,加強行業指導,防止盲目投資,倡導行業自律,提升質量品牌,落實社會責任。
會議在充分討論的基礎上,就建筑衛生陶瓷產業發展政策的框架體系和研究安排達成了共識,全體參研人員將按分工和要求全面推進研究工作,確保按期完成課題研究任務,為擬定建筑衛生陶瓷產業政策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