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訊 4月4日,李進良教授撰文分析了WAPI標準實施的可能性。李進良教授認為,WAPI標準受挫的主要原因是來自國際IT產業壟斷集團的壓力。并認為,WAPI無論在美國還是其它發展中國家,IT產業壟斷者濫用市場主導地位扼殺打擊競爭對手和創新技術的活動從未停止過,就WLAN而言,更是在被完全追逐商業利益而蔑視消費者權益的壟斷者所打擊。
李進良教授在文中透露,中國代表團從法蘭克福回國后,將會議情況向國家相關部門做了匯報。并正在繼續配合國家相關部門,推進國家標準在國內實施的產業化規模的擴大。他認為,產業準備情況當時就已完全能夠滿足市場需求。
李進良教授將文章授予新浪科技獨家發表。以下為其文章全文:
李進良:實施WAPI標準的進軍號角再次吹響
事實上WAPI在國內的產業鏈在2004年4月22日標準延期強制實施之前,已經漸成雛形,產業準備情況當時就已完全能夠滿足市場需求。
1、WI-FI的安全問題與WAPI的合理性
在2003年5月無線局域網國家標準GB 15629.11頒布之前,無線局域網的核心問題是安全。廠商們在現今對無線局域網極不安全的事實已經確認無誤的情況下,出于市場需要和保護以往投資的目的,便以不同技術方式對現有的無線局域網安全體制進行補充,或是仍然采用不安全的WEP機制而宣稱是安全的來誤導市場,導致無線局域網用戶之間經常無法互連互通和對用戶的安全承諾得不到保證,嚴重影響和限制了無線局域網市場快速、健康、有序的發展。安全已經成為制約無線局域網產業發展的最大障礙。
WLAN領域IEEE涉及的安全技術標準經歷過三個階段:WEP、TKIP、11i。其中WEP于1999年ISO/IEC 頒布;TKIP在2002年由IEEE頒布,是在WEP的基礎上修改的標準,向后兼容WEP;11i則是在2004年由IEEE 802.11i頒布的標準,之后于2004年9月由英國提交ISO/IEC,即1N7537提案,11i標準則同時兼容TKIP和WEP。這樣做的結果是什么?
IEEE為解決WLAN安全問題,所提出的三個安全規范:WEP很不安全;升級為TKIP后仍不安全,但又包含很不安全的WEP;11i盡管有待驗證但卻包含了兩項不安全的WEP和TKIP,并一直對市場宣稱為可以“兼容”。在IEEE 802.11i獲得頒布之前,盡管專業廠商都知道產品并不安全,且IEEE也在進行安全體制的改善,此時準備以迅馳方式進入市場的專業廠商不僅知道,但仍在2003年極力推銷有缺陷的WLAN產品,并宣傳“很安全”,對所有無線局域網產業和消費者造成傷害;顯然這是市場主導者利用高度壟斷地位而剝奪了用戶的知情權和打壓產業其它參與者的行為。
我國無線局域網國家標準GB 15629.11-2003與國際標準ISO/IEC 8802.11-2003的差異就在于國家標準采用WAPI安全機制替代了國際標準中被國內外廣泛認同具有安全缺陷的WEP安全體制,其他方面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是基本相同的,以保障產品之間的互操作性。WAPI是由包括標準工作組專家在內的許多中國通信和安全專家,經多年研究提出的一種全新的IP網絡通信接入中的安全技術基礎架構,能夠消除目前無線局域網接入中的嚴重安全隱患。對原有ISO/IEC 頒布的WLAN國際標準中的WEP機制的缺陷,在WAPI機制下可以得到解決,這是一項能夠滿足WLAN應用需要的安全技術,在最近四年多對它進行深入的理論研究和超過二年多的各種實際應用中得到了充分肯定和驗證,已證明了WAPI技術的先進性、合理性和很強的實用性。在中國,WAPI已成為中國標準的重要內容,它完全替代了原有WLAN中的不安全技術并正在成為主流。
WAPI使用了證書機制,提出了一種真正意義上保證WLAN終端和接入點之間的雙向身份鑒別、加密的協議架構,將密鑰協商過程和位置限制在終端和接入點之間進行,消除了密鑰在網絡中傳遞時存在的安全問題。在能夠保障安全的基礎上,WAPI安全架構也未由此帶來產品和使用的復雜性或是效率損失,能夠滿足WLAN在更多領域應用的安全需要。它正在為中國消費者帶來好處。2003年12月份,該技術被信息產業部評為2003年度六項重大技術創新之一,認為該方案合理且能完全滿足無線局域網所需的安全認證和數據傳輸的安全保護。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WAPI機制得到相關國際機構的認可,其技術先進性已然得到了包括國際上權威組織的公認。
2、成為國際標準的一般程序和美國奧蘭多會議前后
WAPI作為我國已經頒布實施的國家標準,要成為無線局域網領域的國際標準,按照ISO/IEC JTC1(第一聯合技術委員會)導則首先中國國家成員體可向國際標準化組織ISO/IEC JTC1提交快速流程提案,然后由JTC1組織進行30天的快速流程評論(該期間內由各國家成員體評論該提案是否與現有的JTC1、ISO、IEC標準相沖突),在評論期后即進行5個月的快速流程投票期。如果投票滿足JTC1導則規定的條件,即可通過后續的出版、印刷等過程成為國際標準。
我國WAPI國際標準提案1N7506的提交正是按照這個流程進行的。
2004年7月26日,中國國家成員體向JTC1和SC6提交WAPI提案,并明確建議走快速流程。2004年8月2日JTC1秘書處在JTC1官方網站上公布了中國WAPI提案,供各國家成員體評論,文件編號為1N7506;
2004年8月底,JTC1秘書處沒有通知中國國家成員體,單方面撤銷中國提案1N7506;
2004年9月15日,英國國家成員體向JTC1秘書處提交IEEE 802.11i提案,文件編號為1N7537,分發至各國家成員體,進行一個月評論;
2004年10月15日,鑒于1N7537和1N7506之間存在重復和沖突,中國國家成員體反對1N7537進入快速流程投票階段;
2004年11月8日至12日,SC6會議在美國奧蘭多召開。會前中國國家成員體全部技術專家被美大使館拒絕簽證,并且美方在會議中多方設阻。因我國到會的代表據理力爭,奧蘭多會議達成協議:1N7506和1N7537在SC6獨立并行推進,并確定2005年2月在德國法蘭克福召開特別會議,討論1N7506和1N7537問題;
2004年12月6日,JTC1秘書處不顧中國國家成員體堅決反對,堅持將1N7537進入5個月的快速流程投票期;
2004年12月26日,中國國家成員體向JTC1和SC6發信,要求按照JTC1導則于2005年2月結束1N7506的投票期;
2005年1月28日,JTC1秘書處致信中國國家成員體,表示書面道歉,承認撤銷1N7506的錯誤,并明確了中國提案一個月的評論期已屬完成的補償,但卻無理并強硬提出法蘭克福會議不得討論1N7537;
2005年2月17日,JTC1秘書處來信,接受中方抗議,撤銷其“德國會議不得討論1N7537”的決定,ISO總部ITTF已經發出指令,要求各成員國在未來1個月內暫停1N7537的投票,以便根據奧蘭多會議的決議,在德國會議上對兩個提案進程的爭議找到解決辦法。
從以上WAPI國際標準提案大事記可以明確看出,1N7506被JTC1秘書處單方面無理撤銷是造成后面一系列“不公平、不公正”事件的根源。而法蘭克福會議上JTC1主席改變立場,斷然宣稱1N7506不存在,否定SC6奧蘭多會議決議,則是對1N7506不公正待遇的繼續。
3、中國代表團在法蘭克福國際會議上遭遇的不公正待遇
2005年2月21日,中國代表團參加了在德國法蘭克福舉行的國際標準組織ISO/IEC JTC1 SC6 WG1特別工作會議,此次會議主要議題是討論處理ISO/IEC 8802.11安全補篇的兩個競爭提案問題。這兩個提案中,一個是中國國家標準采用的WAPI(JTC 1N7506提案),另一個是IEEE的802.11i(JTC 1N7537提案)。中國代表團在法蘭克福國際會議前后遭遇的不公正待遇主要如下:
(1) 中方提案在2004年7月提出,但卻在中國沒有任何告知的情況下被JTC1秘書處于2004年8月底單方面撤銷;而IEEE 802.11i是在和中國提案遭撤銷的同時提出,但目前現狀卻是在進度上處于絕對領先位置。
(2) 2004年11月發生了中國全部技術專家被美國駐華使館拒絕簽證而不能參加在美國召開的SC6奧蘭多全會,導致提案被再度延后。
(3) 法蘭克福第一日會議JTC1領導人對中國提案完全推翻了奧蘭多會議決議,并徹底推翻JTC1幾日前表明的立場,決定“1N7506不存在”、“此次會議不得討論1N7506”。盡管SC6奧蘭多會議決議6.1.10已經在三個月前得到通過,并在本次會議的開始時已進行了回顧并予以確認,但隨后又立即被重新解釋,以符合JTC1主席在當天會議上的新觀點。事實上,JTC1秘書處在法蘭克福會議前的4個星期內,就1N7506提案和1N7537提案是否可以在法蘭克福會議討論的立場上轉變了3次。
(4) 法蘭克福21、22日兩天的會議中,提出“中國重新提出國際提案申請”、“中國國家團體加入IEEE運作”等損害中國國家成員體權益的方案。IEEE(Institute for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是美國電子電氣工程師學會,并不是國際標準組織,中國向國際標準組織ISO/IEC提交彌補ISO/IEC無線局域網國際標準缺陷的提案卻要加入IEEE運作,這顯然嚴重踐踏ISO/IEC在標準制訂過程中堅持公平、負責和有效率的方式,確保合法程序、透明、開放、不偏不倚等原則。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擁有13 億人口,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費群體,當制訂國際標準的時候,中國人民的需求不應被忽視。WTO/TBT 在給予國際標準組織崇高的地位和權利的同時,也為ISO/IEC帶來了責任,只有堅持原則,才能保證國際標準得到更為廣泛的采納。中國作為ISO/IEC的P成員(積極成員),提交1N7506提案其本身就是一個積極的例證。中國國家成員體不應該也不能接受這種不公正待遇。
鑒于以上原因,繼續參加此次會議已沒有任何意義,在會議第三天上午中國代表團發表抗議聲明后,全體退出會場,以表示強烈的抗議。
中國國家成員體負有保護ISO/IEC形象和正義的責任,盡管道路多么曲折,相信ISO公平、公正的原則最終會得到體現,能夠解決當前存在的問題。
中國代表團從法蘭克福回國后,將會議情況向國家相關部門做了匯報。目前,正在準備申訴材料,按照國際規則,向ISO/IEC TMB/SMB提出申訴,以求得未來中國標準推進國際標準中的公平環境。
4、WAPI受挫的主要原因
WAPI標準受挫的主要原因是來自國際IT產業壟斷集團的壓力。無論在美國還是其它發展中國家,IT產業壟斷者濫用市場主導地位扼殺打擊競爭對手和創新技術的活動從未停止過,就WLAN而言,更是在被完全追逐商業利益而蔑視消費者權益的壟斷者所打擊。
2004年,迅馳將CPU、芯片組、筆記本(Notebook)內置的無線網卡捆綁銷售,筆記本代工廠購買迅馳的網卡價格比同期的其它WLAN產品工廠售價高了1倍;這顯然不符合公平交易原則。
由于IT產業壟斷集團高度壟斷了筆記本市場的并間接控制了幾乎所有WLAN終端,WLAN業者在安全技術上難有作為。事實上目前市場中90%以上的迅馳用戶仍在使用不安全的WLAN產品;而中國所做的只是想彌補現在國際標準的安全漏洞,卻觸犯了業內巨人的利益,從而使WAPI遭遇最強大的阻力。
WAPI標準的頒布解決了長期困擾無線局域網產品的安全問題,從而消除了國內無線局域網產業的瓶頸。國家支持WAPI的推廣,正體現了國家維護產業健康發展的政策。
WLAN設備廠商所提供的產品應該保障用戶利益,這是保障市場良好發展的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任何一家負責任的廠商必須做的事,而WAPI正是具備了這樣的條件和滿足這些基本要求,它也是相關廠商在中國這個巨大市場保證競爭力的需要。同時,WAPI對保障中國無線局域網產業,乃至國際無線局域網產業良性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在國際標準提案的投票過程中,是否已經在本國、本地區實施的確是一項新的標準提案上升為國際標準的重要參考,WAPI在國內的全面實施無疑將會對WAPI上升為國際標準起到促進作用。
然而,應該看到的是,中國WAPI標準一開始就受到有預謀的封鎖和打壓,從2004年初美國政府三位內閣高官聯合給我國政府寫信,中美商貿聯委會將WAPI作為主要議題,提案的被撤銷,到奧蘭多會議的拒簽事件,再到本次法蘭克福會議上不公正的待遇,可清晰看到,WAPI全過程美國政治力量始終在積極介入。由于WAPI觸犯了少數壟斷企業和集團的利益,并且,讓壟斷者看到了中國產業的崛起力量,促使美方政府在針對中國標準戰略方面高度重視并積極打壓,這才是WAPI一再遭受挫折的關鍵所在。
5、WAPI應該借鑒TD-SCDMA的經驗
TD-SCDMA國內組織產業聯盟、國外爭取大廠支持、成為國際標準等經驗對WAPI來說是可以借鑒的。
WAPI標準的提出充分體現著我國標準戰略和信息安全戰略的戰略意圖,尤其是信息安全戰略更是保證我國國民經濟基礎設施的信息安全,抵御有關國家、地區、集團可能對我實施“信息戰”的威脅和打擊以及國內外的高技術犯罪,保障國家安全、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舉措。盡管產業規模不大,但已經被國外壟斷企業完全占據,實施WAPI標準在明顯促進國內企業發展的同時,自然損害到壟斷企業的現有利益。
與TD-SCDMA標準相同的是,WAPI也得到很多國外企業的支持,如AMD從一開始就支持我國的WAPI國家標準,法蘭克福會議后,盡管WAPI受到不公正的待遇,AMD依然表示對WAPI的態度是堅決支持的。其他不少國外廠商,如Atheros等也在不同場合公開表示了對WAPI的支持。
WAPI的發展也是國內產業界廣泛合作的結果,標準工作組相關成員單位在無線局域網領域已有十余年的技術積累。WAPI機制的構思、開發驗證和實現商品化歷經兩年多時間,得到了來自信息產業部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基金、科技部863(三項)、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高技術產業化示范工程等多個國家項目的大力支持。包括國內設備廠商、運營商和多個科研院所的相關專家,信息產業部科技司、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國家密碼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全國信息安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無線電管理局等相關部門,多位工程院院士及相關專家均就此方案的提出、論證和實現做出了貢獻。
6、啟動市場應“標準先行”
WAPI標準制定的立足點首先是解決國內產業發展的安全瓶頸,保障國內產業的健康發展。而無線局域網的安全問題,也為世界各國所擔心,尤其是2002鹽湖城冬奧會、2004雅典奧運會禁止使用無線局域網,更是讓人們看到了安全問題給產業帶來的巨大危害。我國WAPI提案在成為國家標準前已順利通過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授權的相關機構審查,獲得了國際標準化組織批準的以太類型號0x88b4(這也是目前我國在信息安全和網絡技術領域向ISO提出并獲得的唯一一個以太類型號)和端口號(國際組織IANA:Internet Assigned Numbers Authority審查并認可WAPI后分配的TCP/UDP專用端口號3810),標志著我國在無線網絡安全技術領域,已處于國際領先位置。WAPI成為我國國家標準實施以后,我國向ISO/IEC JTC1提交WAPI國際標準提案,而在此之前,還沒有針對無線局域網安全的解決方案向國際標準組織提交。IEEE 802.11i提案也是在我國WAPI提案提交后,加速批準程序,成為IEEE正式標準后,才向ISO/IEC JTC1提交的。
可見,提交WAPI提案正是我國作為ISO/IEC成員國積極履行責任和義務的體現。
在無線局域網國家標準問題上,國內目前卻存在是標準在先還是產業在先的爭論,這反映出國內相關單位和媒體對于通信技術領域標準的認識不足。標準先行是發展以互聯互通為特征的通信技術產業的前提。就無線局域網產業而言,通信領域的一個典型特征,是產業有一定基礎,但產品尚未商業化,而標準卻必需先行。從EVD、數字電視、CDMA和我國的TD-SCDMA標準等無一不說明了這個問題,這已是常識。啟動市場應“標準先行”,縱觀歐美各國在信息技術領域,無論政府如何支持,商業模式如何完善,他們的前提條件都在于先有技術標準再發展產業。否則,互聯互通的標準缺失,產業如何跟進,又有誰愿意跟進?只有適時實施標準,產業才能夠獲得進一步發展。這就是EVD成為行業推薦標準,可以此來與6C聯盟等機構談判,使得高清碟機市場振奮異常的原因所在。
7、實施WAPI標準的進軍號角再次吹響
中國代表團從法蘭克福回國后,將會議情況向國家相關部門做了匯報。正在繼續配合國家相關部門,推進國家標準在國內實施的產業化規模的擴大。
事實上WAPI在國內的產業鏈在2004年4月22日標準延期強制實施之前,已經漸成雛形,產業準備情況當時就已完全能夠滿足市場需求。
目前在芯片研制方面,2004年4月之前,有不少企業正在研發包括MAC部分、基帶部分在內的WLAN芯片, WAPI芯片研發企業有北京中電華大電子設計有限責任公司、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西安西電捷通無線網絡通信有限公司、北京六合萬通微電子技術有限公司、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其中捷通通信已經推出了WAPI IP核。
2004年4月8日,國內方正、聯想、捷通、深圳明華澳漢等公司的無線局域網卡、無線接入點、無線鑒別服務器等產品通過CCCi認證;在宣布WAPI延期之后,還有華為產品通過CCCi認證;5月17日中國通信奧運展上廣州杰賽展出了全套WAPI產品。此后相繼有十余家企業準備進行產品報檢,包括上海思波、上海華曼、上海昂科、北京興唐、南京智達康、海南信安、深圳信華、臺灣集耀、臺灣國基、臺灣誠信、3com、美國倍科電子等。
作為市場既得利益的擁有者,國外壟斷勢力自然而然想要WAPI無限期延長,繼續對我國產業的絕對壟斷,也自然而然會竭盡所能去避免他們所不希望見到的局面——WAPI產業化的推進;而WAPI IP核和相關芯片的問世,無論國內產業界還是相關部委,一大批充滿責任感和務實精神的人和企業,在信心十足步履堅定的積極推進WAPI的產業化進程,國內產業試圖以關鍵技術創新并贏得生存空間的艱難拓荒一直在進行。
目前,圍繞WAPI標準實施展開的國內外產業進軍號角再次吹響,包括WAPI核心芯片在內的多個無線局域網關鍵芯片已能夠進行規模生產。在我國巨大市場利益的驅使下,不少公司符合標準的產品準備一直沒有停止,加之國家CCC認證工作的繼續開展,國內WAPI完整產業鏈已趨形成并處于快速發展中,可以預期產業規模也將不斷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