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標準吧 > 標準信息 > 有關中國稀土的文章,寫的不錯

有關中國稀土的文章,寫的不錯



  中國商務部近日公布2011年第二批一般貿易稀土出口配額,共計15738噸,該數字較去年第二批配額7976噸增加約97.3%。近乎一倍的配額提升,是中國基于保護環境和可用盡資源、維持可持續發展,并切實考慮全球稀土供應與需求的情況下做出的積極努力。但是,美日和歐盟一些官員卻認為中國對稀土的供應仍“不充分”,“扭曲了市場”。西方國家一面紛紛關閉自己的稀土礦,轉而廉價購買和囤積中國的稀土資源;一面又大加指責中國限制稀土資源的出口戰略。圍繞中國的稀土問題,成了國際上的熱門話題。
  
  上篇:稀土是21世紀的“黃金”
  
  鐠、釹、鏑、鋱……僅僅在一年前,這17種稀土金屬對公眾來說還只是陌生的化學元素。今年以來,隨著其價格的上漲和部分國家的“抗議”,稀土金屬的價值正在被重新發現:從最新潮的黑莓手機到最前沿的電動汽車,稀土都是必不可少的材料 以至于有人把它稱之為“綠色科技的鑰匙,面向21世紀的黃金”。目前,全球已探明稀土資源不到一億噸,是既稀缺又非常重要的戰略性資源。幾乎沒有人不承認稀土在新能源、節能環保、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稀有的“工業維生素”
  2009年歲末,美國波音787夢幻客機試飛成功。其主要結構由碳纖維合成材料與鈦材料制成,在遠航時能節省20%的燃料,排放的溫室氣體也更少。這款飛機采用的新型材料與稀土、有色金屬等原材料有關。美國以低廉的價格從中國等發展中國家進口這些原材料,再用這些原材料制成新型材料,組裝成性能更好的飛機,并以很高價格賣給包括中國在內的國家。
  稀土材料的用途非常廣泛而重要。稀土的每一個元素都可以形成上千億元的產業。因此,稀土又被稱為“工業維生素”。稀土資源在諸多產業均有廣泛應用,不僅在高科技產業,而且手機、電腦硬盤、顯示器等大量生活日用品的生產都離不開稀土。因此,稀土又被稱為貨真價實的“21世紀黃金”。
  作為中國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以稀土功能材料為代表的新材料行業成為備受市場矚目的藍海。在節能環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車三大領域,稀土功能材料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稀土永磁、發光、催化、儲氫、拋光材料等等,將成為未來新材料領域的明星。關于稀土資源的重要性,鄧小平1992年南巡期間曾形象地比喻“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
  (二)稀土資源為何“稀有”?
  “稀土真的那么稀有嗎?”美國《外交政策》雜志不久前給出答案:未必,只要你愿意挖。大多數稀土元素都相當普遍,其中幾種稀土儲量甚至比鉛還多。打火機里的電石是用稀土做的,稀土用于煤氣燈已經有一個多世紀了。現在市場上稀土供應減少是出于經濟和環境因素,而并非是因為稀土稀缺。
  一年多前,美國《紐約時報》網站發表題為《有利于地球的元素被毀滅性開采》的文章寫道,當代最綠色環保的一些科技———從電動汽車到節能燈泡到大型風力發電機———都依賴一組特殊的物質才能存在,它們被統稱為稀土元素。稀土元素中的鏑和鋱非常緊缺,因為它們是綠色能源產品的魔法配料。極少量的鏑能夠使電機中的磁鐵變輕90%,鋱則可以使燈泡節能80%。世界上99%的鏑和鋱產自中國。
  由于稀土在地殼中的分布非常分散,很難開采或開采成本極高,具有工業開采價值的礦床也比較有限。按照去年7月美國能源政策分析家馬克•亨弗里斯向國會提交的報告中繪制的世界稀土版圖,中國、俄羅斯、美國、澳大利亞的稀土儲量分別占世界的36%、19%、13%和5.5%。其他稀土儲量較大的國家還有印度、越南、巴西和加拿大。此外,東南亞的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東北亞的朝鮮,中西亞的阿富汗、沙特阿拉伯、土耳其,北歐的挪威、格陵蘭和波羅的海沿岸國家,非洲的南非、尼日利亞、肯尼亞、坦桑尼亞、布隆迪、馬達加斯加、莫桑比克、埃及等不少國家和地區也都發現了具有一定規模的稀土礦床。但迄今為止,規模較大的可開采稀土礦床主要在中國、美國、澳大利亞、俄羅斯、印度和波羅的海的幾個沿岸國家。而目前真正大量開采的,僅有中國。中國稀土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97%,俄美澳三國的產量都幾乎為零。
  美國的稀土儲量居世界第三位,為保護稀土資源,美國在1997年就封存了國內最大的已探明稀土儲量達430萬噸的芒廷帕斯礦。
  日本沒有稀土資源,卻是儲備稀土資源最多的國家。《日本時報》網站2010年10月援引日本經濟產業省的數據顯示,日本90%的稀土供應依賴中國。
  (三)中國稀土的憂與殤
   “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一直是我國引以為榮的驕傲。但是近15年來我國的稀土資源卻遭遇著史無前例的大破壞。2009年中國稀土產量為12萬噸,占世界產量的97%,但是我國的稀土卻沒有“物以稀為貴”,長期以來由于產量過剩,企業之間競相壓價,使中國稀土一直以很低廉的價格銷售。據統計,1990至2005年,中國稀土出口量增長近10倍,但價格卻下降了50%。業內人士痛心地說,稀土賣的是“稀泥”價。稀土的賤賣大大損害了中國的長遠利益。照此下去,中國的稀土儲量僅能維持15年至20年,以后就要依賴進口。
  在我國資源相對豐富的背后,卻是不同企業“無序開采”的亂象。以江西省贛州市全南縣為例,其境內擁有鎢、錫、錳、鋯、鉿、稀土等多種礦產資源。20多年前人們便開始在全南開采稀土礦,2006年以來集中爆發,全縣出現近百個稀土礦非法開采點,僅全南縣陂頭鎮就有幾十個礦點。有關證據顯示,2010年我國出口稀土39813噸,比原計劃30258噸高出9555噸。與此同時,稀土走私繼續泛濫,進而引發私挖盜采環境惡化加劇。在2009年前后不到一年的時間里,我國海關連續破獲稀土走私大案,涉案稀土總量上萬噸。
  開采稀土資源還嚴重破壞了當地生態環境。在相當長時期,我國稀土資源開發過程中存在生產方式粗放、資源浪費嚴重等一系列問題,特別是一些企業環保意識薄弱,環境污染比較嚴重。稀土開采需要使用大量化學藥劑,所排出的大量廢水因此處理起來代價昂貴。在中國,池浸工藝每開采一噸稀土,要破壞200平方米的地表植被,剝離300平方米表土,造成2000立方米尾礦,每年造成1200立方米的水土流失。有美國媒體報道,古云村,一個位于中國東南部的小村落,茂密的竹林和香蕉林中,環境破壞的痕跡清晰可見,棕紅色板結泥土已經龜裂,山谷下的土地寸草不生,那里曾經生長著青翠的水稻。用來提取稀土元素的酸性物質最終進入溪澗和河流,破壞稻田和漁場,污染水源。
  環境成本過高,加之中國稀土長期廉價,竟然形成西方國家紛紛關閉自己的稀土礦,轉而廉價購買和囤積中國稀土的怪象。那邊,對本國稀土礦藏“捂”而不用,更談不上出口以滿足國際市場之需;這邊,一再批評施壓,要求中國以犧牲環境和長遠利益的代價繼續“賤賣”資源,這是中國稀土資源不可回避的憂與殤。
  
  中篇:中國稀土何成西方“心疾”
  
  稀土最近一兩年在美歐和日本媒體上幾乎成了“心腹大患”,每一個可能打擊“中國對稀土壟斷”的消息都能獲得大量歡呼。然而,令很多中國人感到委屈的是:西方限制對中國的高科技產品出口,我們認了;澳大利亞等國的礦石壟斷企業借中國需求大漲價,我們也認了。我們不想像賣白菜一樣賣我們自己的珍貴資源,為什么就不行呢?
  (一)中國稀土出口配額之爭
  中國稀土出口配額制度始于1998年,并對限制低附加值稀土產品的出口以及其出口的結構調整等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此舉未能完全阻擋稀土的賤賣。據了解,在2005年前后,中國部分稀土價格一度跌到了只有20元/公斤。也就是從那年開始,相關部門開始有意識地降低稀土的出口配額。尤其是2009年和2010年間,中國稀土配額數量出現不小的降幅。數據顯示,2009年稀土配額總量為4.81551萬噸,2010年降為3.0259萬噸,降幅高達40%左右,同時稀土出口還增加了15%至25%不等的關稅。
2011年上半年第一批稀土出口配額同樣延續了下降之勢,首批31家獲批的企業共取得1.4446萬噸的配額,較2010年同期(1.6305萬噸)降低約11.4%。7月14日,商務部在官方網站公布了今年第二批一般貿易稀土出口配額,總計15738噸的出口數量比之2010年的同期配額幾乎翻倍,且2011年的稀土出口配額總量已與2010年的情況基本持平。在7月15日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表示,“這是統籌考慮后作出的安排。這個數量確定的依據既統籌考慮了國內資源的保護和國內生產消費及國際市場的需求情況,也關注到了國際市場對于稀土產品的需求情況。”而早在去年10月底,在媒體的一則報道中,商務部部長陳德銘就表示,“2011年中國稀土出口配額不會大幅下降。”
  (二)進口大國為何仍不滿足
  在去年9月底外媒傳出“中國開始限制、甚至禁止稀土出口”的謠言后,類似“我們已處于資源危機的邊緣”、“中國對西方發動稀土戰”的論調就在西方滿天飛。稀土這種分布在世界多國的資源,被西方媒體描述成中國要挾他國的“獨門武器”。美國《新聞周刊》稱,稀土是高懸于中國貿易伙伴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稀土荒”、“稀土戰爭”于是成了一些西方國家的“心腹大患”。
  有鑒于此,今年這份“出口配額”一出爐,立即引起了西方國家的不滿,且或多或少地受到美國、歐盟和日本等稀土進口大國的壓力。歐盟委員會貿易事務發言人日前公開表示,“中國的上述決定非常令人失望。”“歐盟將繼續敦促中國方面重新考慮其出口管制政策,以確保歐盟各行各業獲得充分、公平、可預見及非歧視性的稀土及其他原材料供應。”英國《金融時報》援引歐盟官員和交易員的話稱,“新的配額相當于減少。因為該配額最近經過修訂,納入了含有稀土金屬的鐵合金產品。”
  另據日本《每日經濟新聞》早先報道,日本經濟產業大臣海江田萬里計劃在7月16日至7月18日赴北京會談,重申日方在稀土問題上的立場。與歐美國家一樣,日本一直主張中國加大稀土出口,“以滿足日本及全球的稀土需求”。
  事實上,西方國家和組織的這些做法是“典型的施壓策略。”現在很明顯的是,就連歐盟、美國在內,都不知道每年稀土的需求到底是多少。日本更不用說,他們自身的稀土需求雖比較高,但更多的還是被當作戰略資源在儲備。從根本上說,這些都是西方國家打壓中國的“忽悠“政策。中國既然用30%多的稀土儲量供應了全球90%以上的稀土出口,此時就更該堅守自己的稀土政策底線,不被歐美國家利用。
  (三)多國借WTO對華發難
  正當歐美及日本等要求中國擴大稀土出口之際,世貿(WTO)7月7日的裁決令它們備受鼓舞。世界貿易組織裁定中國限制9種原材料出口違規,歐美輿論一片歡呼。歐盟貿易委員德古特對這一裁定表示祝賀,并表示歐盟將利用世貿的裁決來說服中國停止對稀土出口的限制,他說:“這項裁決的重要性在于它為將來定下規矩,而且成為與每個國家討論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德國《每日鏡報》以“中國必須共享資源”為題稱,這是歐美制造商和工人的重大勝利。德國電視1臺又以“中國的出口限制是非法的”為題說,中國可以提出上訴,但結果不是中國說了算,中國必須減少其出口限制,否則將面臨制裁。
  去年中日發生撞船事件時,曾鬧出“中國停止向日本出口稀土”風波,此次世貿的裁決再次調動了日本的“情緒”。《產經新聞》隨后發表題為“中國違反世貿規定,為何日本不起訴中國稀土規定”的評論文章。文章聲稱,“中國從2001年加入世貿以來,一直缺乏遵守國際規則姿態,貿易紛爭不斷產生”、“中國一邊依賴外貿維持高速經濟增長,一邊無視國際規則,招致了國際上的批判”。現在,以此為契機,日本也應當向世貿提起對中國限制稀土出口的起訴。日本要丟棄一直以來的軟弱態度,對中國“獨善”(只顧自己)的表現給予嚴厲的懲罰。
  《悉尼先驅晨報》稱,盡管此次案件中不涉及稀土產品,但這一裁定結果會鼓勵美國和歐盟在中國限制稀土上“故伎重施”,就中國稀土出口配額提起訴訟。美國《華爾街日報》說,這次的訴訟與其說是貿易議題,不如說是政治議題,它重要的意義是為在稀土問題上起訴中國提供先例。
  (四)西方對中國稀土“很糾結”
  就在世貿裁決不利于中國之后,日本科學家高調宣布在太平洋海底發現大量稀土,日本認為,這是在稀土供應上“制衡”中國的重要發現。日本《每日新聞》一篇題為“稀土紛爭——減少對中國的依賴”的社論說,日本以及各國在說服中國“遵循國際規則”的同時,也要盡量減少在稀土上對中國的依賴。
  然而,路透社報道用大標題不客氣地評論日本的意圖,報道援引分析師的話說,“開采海底稀土資源可能需耗時數十年,資金投入巨大,目前看大概只是一場白日夢”。還有分析師說:“‘饑不擇食’是我首先想到的詞。這種事適合新聞炒作。”
  今年3月,澳大利亞公司Lynas將在馬來西亞建設大型精煉廠提煉稀土的消息一傳出,立即有媒體跟風,稱這個可以滿足全球1/3的稀土需求的大廠將“終結中國在稀土出口領域的壟斷地位”。但最近Lynas公司爆出的最多新聞是,新廠在馬來西亞遭到環保組織的抗議和政府的質疑,投產計劃被迫推遲。
  西方為何對中國在稀土方面的動向如此警惕?澳大利亞東亞論壇網文章分析說,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已近10年,當初的中國從外部輸入“全球秩序”,接受主要由美國設計的既有規則和制度。如今中國成為世界三大巨頭之一,已經開始輸出“全球秩序”,而減少稀土出口配額的決定,就是中國為改變國際貿易條件進行的公開嘗試。
  美國報紙The Record倒也替中國說了公道話。該報的評論稱,世貿的裁定有著令人不安的含義,中國對戰略資源的出口通過配額限制進行有選擇的控制,這是任何一個謹慎、負責任的政府所該做的事情。世貿的裁定或許是美國和歐盟工人的一大勝利,但卻有違常識;就世界范圍內對戰略資源進行合理管理和保護而言,這是個巨大損失。
  
  下篇:讓中國稀土回歸“稀”土
  
  英國廣播公司說:“中國限制出口導致稀土價格大幅度上漲,擾亂了全球稀土供應,引起中國貿易伙伴極大不滿。”英國《金融時報》也抱怨說:“目前中國大舉囤積稀土的行為令人擔心全球供應,中國稀土產量占全球總產量的90%以上。”……眾多的外電報道使得中國儼然成了一個“破壞全球貿易秩序的壞人”。然而,這些報道卻又故意忽略一些重要的事實。作為中國自身,最為迫切和最為關鍵的是,頂住來自各個方面的壓力,立足本國實際,正確利用有限的資源,讓中國稀土盡快地回歸“稀土”。
  (一)中國稀土恐遭“滅頂之災”
  “亞洲記者網”題為“中國稀土之災”的文章稱,中國減少稀土出口配額之后,世界大多數媒體僅關注該政策的戰略性,卻忽視了稀土開采給中國帶來的“災難”。“中國不能犧牲自己環境和子孫后代去為別國造福”。
  加拿大通訊社預測,由于中國近來在稀土資源保護方面態度堅決,且此事關系中國戰略利益,盡管世貿對中國諸如“環保需要”等辯詞不予采納,但預計中國會提出上訴,并考慮采用其它應對措施,歐美等國希望借此迅速促使中國恢復原有稀土出口量的努力未必能奏效。
  “憑什么發達國家高科技產品可以限制出口,我們的稀土不可以限制出口!”“為什么我們重要的戰略資源非要以白菜價賣給國外?”“稀土是中國的自然資源,中國有著經濟主權,外國又憑什么來說三道四”……中國人提到西方對中國限制稀土出口的指責時有很多牢騷。針對WTO和西方一些國家的發難,商務部研究所專家梅新育近日對媒體表示,中國在這次爭端中終裁失利、或大部分失利的可能性較大,但中國已經沒有退路。中國將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和世貿規則進一步完善稀土出口管理。這被視為是對世貿裁決的一種回應。
實際上,中國很多問題的根子出在國內。美國彭博社援引世貿上訴受理委員會前主席的話說,中國要想在世貿捍衛自己的稀土出口限制政策可能會很困難,因為中國在限制稀土出口的同時,卻未對國內生產商使用稀土實施什么限制,只有對國內的稀土生產和消費采取同樣的限制措施,中國所謂限制稀土出口是為了保護環境的說法才站得住腳。
  (二)日本急欲重繪“稀土版圖”
  近期,日本外交官的身影頻繁穿梭于印度、越南、蒙古、哈薩克斯坦,這些國家有個共同點:擁有或可能擁有稀土。中國管理稀土市場秩序的決定,被西方視為“稀土戰”的信號后,日本就開始大張旗鼓地尋找新的廉價供應者。同樣,身為稀土消費大國的美國,也宣稱要重啟本國稀土礦,并聲稱要以中國一半的價格搶占市場。可掩藏在日美等國高調行動背后,卻是這樣一些事實:日本手里握著夠用20年的稀土儲存這張底牌,美國占據著世界稀土儲量的13%,卻一直廉價進口中國的稀土。而在美國國會收到的能源報告中,世界稀土版圖標注的國家遍布北歐、東亞、美洲、非洲,稀土并不稀少。有專家說,“一面渲染危機,一面在市場上造成不靠中國也無所謂的跡象,最終迫使中國企業重新低價出售,這就是西方稀土消費大國與中國較量的基本手法。”如今,WTO裁決消息一出,日本迅速同歐美組成“抗議陣營”。日本之所以反應如此大,不僅因為其80%以上的稀土要從中國進口,更因為其已享受了多年的廉價原料。日媒指責中國的稀土戰略,同俄羅斯玩弄天然氣管道的手法如出一轍,是徹頭徹尾的“資源武器化”。并搬出WTO規則來大肆制造國際輿論,目的恐怕不僅是想迫使中國在稀土出口上對日實質讓步,而是要借此在國際輿論中將中國孤立化,并為同稀土大國印度、以及與中國有著南中國海群島主權之爭的越南的合作創造條件。
  首先,設立3369億日元稀土預案金。日本國會內迅速將之前因政黨掣肘而擱置的稀土回收利用法案提上審議日程,一旦該法案審議通過,在日本稀土的回收利用將受到法律的切實保護和嚴格約束。經濟產業相大提請國會追加專門應對“稀土危機”臨時財政預算,日本國會很快在10月26日即通過了3369億日元的追加預算案,專門用于和第三國合作開發稀土資源,支持日本企業從廢舊汽車和家電中回收提煉稀土資源。
  其次,將稀土問題外交化。日本迅速聯合歐美等國指責中國“資源兵器化”,并搬出WTO原則,大肆制造國際輿論,給中國制造外交壓力,在國際輿論中將中國孤立化。在此前提下,展開一系列外交努力,用外交來為日本的企業財團開路。最先向蒙古展開外交斡旋,接著與哈薩克斯坦、越南、印度就稀土開發達成一致。
  第三,研究稀土替代品。日本從2007年就開始了初期投入70億日元的稀有元素替代品研究計劃。
  所有這些,徹底暴露了日本以及西方國家欲重繪全球“稀土版圖”的野心。
  (三)讓稀土真正回歸“稀”土
  稀土,顧名思義即“稀少的土”,這是歷史遺留的名稱。人類從18世紀末陸續發現這些通常以氧化物狀態分離出來的元素,因其稀少而稱之為稀土。物以稀為貴,既然是稀缺資源,稀土的開采和供應就應該遵循合理有序并且符合價值規律的原則。當下出現的稀土問題,就中國的開采和出口而言,是一個科學治理、長遠發展的過程;就全球市場供需而言,是一個回歸合理、謀求共贏的過程。事實上,這幾年中國稀土出口基本滿足了國際市場的合理需求。這表明,中國尋求的不是限制稀土的出口,而是奉行既滿足國際市場對稀土的合理需求,又能保護本國的環境與資源的雙贏戰略。
  盡管說世貿的裁決是貿易規則之下的決定,但不難看出,和其它的出口產品一樣,中國的稀土出口問題也充分體現了世貿組織的缺陷。在“入世熱”中,我們把世貿組織美化、神化得太過火了,現在需要矯正自己的認識。由于世貿組織本身就有缺陷,我們入世時又接受了一些不平等條款,這種缺陷就放大了,其副作用也正在逐漸暴露。此次失利連同以前遭遇的類似問題向我們提出了一個新的課題,即爭取修訂中國入世議定書中的不平等條款,讓中國名副其實享受世貿組織成員的全部權利,掃清中國產業和對外經貿自主發展中的隱形“地雷”。要達到這一目標除了商業性的,還有政治性的困難,因為現在大國會千方百計阻礙新興大國崛起,特別是它認為對自己威脅大的新興者。
  在國外加快戰略儲備的同時,國內對于稀土資源也開始日益重視。去年11月,商務部發布公告提出“國家將對稀土出口企業實行嚴格監管。”近日,國土資源部決定設立首批稀土礦國家規劃礦區,將國內稀土資源的重視程度加碼至“國家”層面,首設江西贛州為稀土礦國家規劃區。劃定國家規劃礦區的主要目的,是對稀土礦、鐵礦等重要礦遠景區域編制國家規劃礦區勘查開采規劃,由中央地質勘查基金或省級財政專項資金開展預查、普查和必要的詳查,摸清資源家底。劃定設立稀土國家規劃礦區,既是保護稀土這種耗竭性資源、實現資源長期地可持續利用的需要,也是保護生態環境的需要。
  讓稀土回歸“稀”土,稀土才能長久地造福全人類。中國如此,全世界概莫能外。否則,必定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一国产一级毛片视频在线| 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无码野战| 欧美最猛黑人XXXXX猛交| igao为爱寻找刺激| 双手扶在浴缸边迎合着h| 日本韩国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真实对白精彩久久| 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入口| 我两腿被同学摸的直流水| 欧美a欧美1级| 国产精品成人va| 亚洲六月丁香婷婷综合| z0z0z0另类极品| 日韩精品免费一线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无码免费看片软件| 久久精品免费一区二区喷潮 |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大屁股熟女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三级全黄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水野优香在线网在线| 巨胸喷奶水视频www免费视频 | 抽搐一进一出gif日本| 最近最新在线中文字幕| 国产恋夜精品全部护士| 久久久久久久蜜桃| 美女AV一区二区三区| 夫妇交换性2国语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乱码麻豆| 2019国产麻豆剧传媒视| 晚上看b站直播软件| 国产三级在线观看a| 一看就湿的性行为描写大尺度| 男女18禁啪啪无遮挡|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 免费91麻豆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 av一本久道久久综合久久鬼色 | 免费人成年轻人电影| 三浦惠理子在线播放| 浪荡女天天不停挨cao日常视频|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 | 中文字字幕在线乱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