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涂(dipping)方法就是將被涂物浸沒于涂料中,然后取出,讓表面多余的漆液自然滴落,除去過量涂料,經干燥后達到涂裝的目的。
一、浸涂設備
浸涂的設備主要是浸漆槽,帶有掛具的升降設備、傳送設備、滴漆槽、干燥設備、通風設備等。浸漆槽的尺寸主要由被涂物件的大小決定。在工件全部浸沒時,在它的周圍要有一定的空間。對于小槽周圍的余隙不小于50mm,對于大槽不小于100mm,工件在浸沒時距離槽底至少150mm,頂部離開液面的距離不少于100mm。浸涂設備的漆槽裝置中有攪拌器,用以防止涂料中的顏料沉淀,但在浸漆的過程中不能進行攪拌,以免涂料中出現氣泡。
浸涂的設備主要是浸漆槽,帶有掛具的升降設備、傳送設備、滴漆槽、干燥設備、通風設備等。浸漆槽的尺寸主要由被涂物件的大小決定。在工件全部浸沒時,在它的周圍要有一定的空間。對于小槽周圍的余隙不小于50mm,對于大槽不小于100mm,工件在浸沒時距離槽底至少150mm,頂部離開液面的距離不少于100mm。浸涂設備的漆槽裝置中有攪拌器,用以防止涂料中的顏料沉淀,但在浸漆的過程中不能進行攪拌,以免涂料中出現氣泡。
二、影響浸涂涂裝的主要工藝參數
浸涂的主要工藝參數是涂料的品種和粘度,它直接影響漆膜的外觀和厚度。
浸涂方法主要應用于烘烤型涂料的涂裝,也有在自干型涂料中應用的實例。揮發性或快干漆不宜采用,由于溶劑的揮發量大,極易污染施工環境,而且由于氧化等作用,漆液的粘度增加較快,不易控制漆液的粘度。含有重質顏料的涂料由于顏料易沉底,會引起漆膜顏色的不一致,也不宜應用。表面易結皮的涂料以及雙組分涂料,由于具有一定的活化期和固化時間,不宜浸涂。
涂料粘度過稀,漆膜太薄;粘度過高,涂料在被涂物表面的流動變慢,漆膜外觀差,流痕嚴重,余漆滴不盡。一般涂料的粘度控制在20~30s(涂-4杯)之內。由于涂料的揮發,在浸涂作業中應隨時測定粘度,并及時補加溶劑。
浸涂法最適宜的工作溫度為15~30℃,一次浸涂涂層的厚度一般控制在20~30μm,對于在干燥過程中不起皺的熱固性涂料,厚度可到40μm。
三、浸涂涂裝的方法及技巧
(1)漆膜的厚度主要決定于物件提升的速率以及漆液的粘度。在近上述要求控制了漆液的粘度后,按照漆膜30μm左右的厚度,根據不同的設備,實驗確定合適的提升速率。按此速率均勻地提升被涂物件。提升速率快,漆膜薄;提升速率慢,漆膜厚且不均勻。
(2)浸涂操作有時造成被涂物上、下部的漆膜具有厚度差異,尤其是在被涂物的下邊緣出現肥厚積存。為提高涂層的裝飾性,在小批量浸涂時用刷子手工除掉多余積存的漆滴,也可用離心力或靜電引力設備除掉這些漆滴。
(3)木制件浸涂的時間不能太長,以免木材吸入過量的涂料,造成慢干或浪費。
(4)大型物件浸涂后,應待溶劑基本揮發后再送入烘房。檢查時以較厚涂裝部位的涂料不粘手,無手指印為準。
(5)不斷注意涂料粘度的測定,每班應測定1~2次粘度,若粘度增高超過原粘度的10%,就應及時補加溶劑。添加溶劑時,應停止浸涂作業,攪拌均勻后,測定粘度,然后再繼續作業。
(6)應注意被涂物件的裝掛。預先通過試浸來設計掛具及裝掛方式,保證工件在浸涂時處于最佳位置。被涂物的最大平面應接近垂直,其他平面與水平呈10°~40°角,使余漆在涂裝面上能夠較流暢地流盡,盡量不產生兜漆或“氣包”現象。
(7)為防止溶劑在車間內的擴散和塵埃落入漆槽內,浸漆槽應保護起來。作業以外時間,小的浸漆槽應加蓋,大的浸漆槽需將涂料排放干凈,同時用溶劑清洗。
(8)加強通風設備,防止溶劑蒸氣的危害;注意防火措施的安排和定期檢查。
浸涂的主要工藝參數是涂料的品種和粘度,它直接影響漆膜的外觀和厚度。
浸涂方法主要應用于烘烤型涂料的涂裝,也有在自干型涂料中應用的實例。揮發性或快干漆不宜采用,由于溶劑的揮發量大,極易污染施工環境,而且由于氧化等作用,漆液的粘度增加較快,不易控制漆液的粘度。含有重質顏料的涂料由于顏料易沉底,會引起漆膜顏色的不一致,也不宜應用。表面易結皮的涂料以及雙組分涂料,由于具有一定的活化期和固化時間,不宜浸涂。
涂料粘度過稀,漆膜太薄;粘度過高,涂料在被涂物表面的流動變慢,漆膜外觀差,流痕嚴重,余漆滴不盡。一般涂料的粘度控制在20~30s(涂-4杯)之內。由于涂料的揮發,在浸涂作業中應隨時測定粘度,并及時補加溶劑。
浸涂法最適宜的工作溫度為15~30℃,一次浸涂涂層的厚度一般控制在20~30μm,對于在干燥過程中不起皺的熱固性涂料,厚度可到40μm。
三、浸涂涂裝的方法及技巧
(1)漆膜的厚度主要決定于物件提升的速率以及漆液的粘度。在近上述要求控制了漆液的粘度后,按照漆膜30μm左右的厚度,根據不同的設備,實驗確定合適的提升速率。按此速率均勻地提升被涂物件。提升速率快,漆膜薄;提升速率慢,漆膜厚且不均勻。
(2)浸涂操作有時造成被涂物上、下部的漆膜具有厚度差異,尤其是在被涂物的下邊緣出現肥厚積存。為提高涂層的裝飾性,在小批量浸涂時用刷子手工除掉多余積存的漆滴,也可用離心力或靜電引力設備除掉這些漆滴。
(3)木制件浸涂的時間不能太長,以免木材吸入過量的涂料,造成慢干或浪費。
(4)大型物件浸涂后,應待溶劑基本揮發后再送入烘房。檢查時以較厚涂裝部位的涂料不粘手,無手指印為準。
(5)不斷注意涂料粘度的測定,每班應測定1~2次粘度,若粘度增高超過原粘度的10%,就應及時補加溶劑。添加溶劑時,應停止浸涂作業,攪拌均勻后,測定粘度,然后再繼續作業。
(6)應注意被涂物件的裝掛。預先通過試浸來設計掛具及裝掛方式,保證工件在浸涂時處于最佳位置。被涂物的最大平面應接近垂直,其他平面與水平呈10°~40°角,使余漆在涂裝面上能夠較流暢地流盡,盡量不產生兜漆或“氣包”現象。
(7)為防止溶劑在車間內的擴散和塵埃落入漆槽內,浸漆槽應保護起來。作業以外時間,小的浸漆槽應加蓋,大的浸漆槽需將涂料排放干凈,同時用溶劑清洗。
(8)加強通風設備,防止溶劑蒸氣的危害;注意防火措施的安排和定期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