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總則
1.1 編制目的
為了建立健全處置場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機制,提高應對突發環境污染事故的能力,確保迅速有效地處理各類突發環境污染事故,最大限度地減少環境影響,保護環境,保障公眾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結合實際情況,特制定本預案。
l.2 原則
l.2.1堅持預防為主。加強對環境事件危險源的監測、監控并實施監督管理,積極預防、及時控制、消除隱患。
l.2.2堅持統一領導。在場長的統一領導下,加強部門之間協同與合作,提高快速反應能力。
l.2.3分級負責。根據突發污染事故的嚴重性、可控性、所需動用的資源、影響范圍等因素,分級設定和啟動應急預案,明確責任人及其指揮權限。
l.2.4充分利用現有資源。積極做好應對突發環境事件的思想準備、物資準備、技術準備、工作準備,加強培訓演練。
l.2.5就近應急。突發性污染事故的應急處置應貫徹就近應急的原則,防止因推諉扯皮而貽誤處置時機。
1.3 編制依據
國家法律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等相關法律法規。
行業標準:CJJ-17-2004《城市生活垃圾衛生填埋技術規范》等。
1.4 適用范圍
小澗西處置場因污水設施故障、處置不當或自然災害造成填埋場污水過多,導致填埋場污水外溢的環境污染事故(填埋場污水外溢是指填埋場區內以及各污水調節池污水飽和,導致填埋場污水向外界溢出的情況)。
填埋場場底防滲膜滲漏導致滲瀝液污染地下水的環境污染事故。
小澗西處置場(生活區和填埋場)火災引發的環境污染事故。
1. 5 應急組織體系
1.5.1應急組織機構與職責
應急組織體系分為總指揮組、應急預防及救援組、信息聯絡組、事故調查組、應急監測組。
總指揮組:組織制定(修訂)處置場突發污染事故應急預案,建立和完善環境應急預警機制,部署全場環境應急宣傳教育工作,決定啟動突發污染事故應急預案,負責指揮突發污染事故的應急處置;指揮長由場長擔任,組員由副場長以及各部門負責人擔任。
預防及應急救援組:設在處置場安?,組長由安保科科長擔任,其主要職責是制定環境污染事故應急人員培訓和應急演練計劃并組織落實;準備并落實應急器材和裝備的日常管理和維護;了解掌握全場環境污染源的種類、性質、規模、分布及流向情況,建立污染事故應急響應系統;當污染事故發生后,在總指揮組的指揮下,負責處理應急環境污染事故,包括救援物資的準備、救援工作的實施以及環境恢復等善后工作。
信息聯絡組:信息聯系組設在處置場綜合辦公室,組長由綜合辦公室主任擔任,成員由處置場各部門相關負責人組成。其主要職責是負責應急組織體系內的聯系。一旦發生事故,及時通知處置場內各應急小組進行污染事故的處理工作;按照有關規定和程序向上級主管部門和區環保局報告有關突發環境污染事故以及應急處置情況;及時向總指揮組傳達上級領導的指示。
應急監測組:在區環境保護局的指導幫助下,組織重大、特別重大污染事故的應急監測工作。應急監測組接到總指揮組指令后,快速組織應急監測小組,趕赴事故現場,實施應急監測;及時向指揮組報告污染事故的事態進展、應急監測結果;參與對污染程度、危害范圍、事故等級的判定,對污染區域的隔離與解禁、人員撤離與返回等重大防護措施的決策提出建議;負責應急監測人員的專業技能、防護措施培訓;必要時提出建議,邀請上級有關技術機構、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提供技術援助。
事故調查組:污染事故處理后,負責對引發污染事故的原因進行調查,查明事故的性質和責任,提出事故處理意見及防止類似事故再次發生所采取措施的建議,以及對事故責任者的處理建議,檢查控制事故進一步發展的應急措施是否得當和落實,寫出事故調查報告。
1.5.2應急組織體系成員安排
總指揮組:
總指揮長:張培霞
副指揮長:藍恭文、高偉杰、范全升、占美麗、王志偉、叢新盛、薛樹民、李兵、陳景軍
預防及應急救援組:
組 長:王志偉
副組長:藍恭文、高偉杰、范全升、占美麗、叢新盛、薛樹民、李兵、陳景軍
組 員:范 江、劉春曉、任延濤、呂 慶、王玉強、 宋曉明、王方林
王培開、王波吉、邢煥橋、張慶志、劉同尊、邱順海、王旭光
仲兆濤、郭可川、伯 程、劉瑞銀、劉方崗、周克文、 劉方帥
劉方欣、劉同利、劉志忠、劉方鵬、劉同輝、孫成俊、黃英惠
姜寶基、韓向東
信息聯絡組:
組長:藍恭文;組員:各部門負責人
應急監測組:
組長:范全升;組員:王怡娟、金地
事故調查組:
組長:王志偉;組員:各部門負責人
2 預防機制
2.1小澗西處置場污水處理廠應嚴格按《填埋場污水處理設備操作規程》規范操作,記錄設備運行情況,定期對關鍵數據進行分析,針對變化及時調整處理方案,以期達標排放;提前購置生產與化驗用藥劑;定期對設備進行定保養維護,配備好設備備品備件,一旦發現問題及時匯報,查找原因,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設備修復。在防洪防汛期間及時清空雨水調節池,保證場區不積水。并清空一個污水調節池,用于外溢污水的存放。準備好防汛設備和物資。
2.2 保護填埋場場底防滲膜預防滲瀝液滲漏,在填埋第一層時,禁止大件垃圾進入填埋場。并要求第一層填埋高度為3-6米,不能用壓實機進行壓實。按照標準要求定期監測地下水,對監測數據進行分析,發現異常及時向公司匯報。
2.3處置場安全保衛科定期對職工進行消防宣傳教育,組織防火演練,按規定配置消防設施和器材,定期組織檢查,確保消防設施完好,設置符合國家規定的消防安全疏散標志,確保安全出口暢通。滅火器材配置情況,見《小澗西處置場滅器材配置表》。填埋場區內嚴禁煙火,配備填埋氣體監測裝置,進行定期監測,對監測結果進行分析,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2.4保持環境污染事故報告信息渠道暢通。加強環境應急響應系統建設。建立重點危險源現場監測、跟蹤系統。
3 應急響應
3.1填埋場污水外溢污染事故發生時
3.1.1一旦發生污水外溢,發現人及時上報總指揮,總指揮得信息后,決定啟動突發污染事故應急預案。信息聯絡組得指揮組指令后及時逐級上報公司、區環保部門及各組負責人,各組負責人通知各組人員到位后,在總指揮的領導下,開展各項應急處理工作,將污水外溢造成的污染降低到最小。
3.1.2預防及應急救援組首先用沙袋堵住污水源頭,避免污水流入桃源河內。在污水調節池不滿的情況下,將污水盡快引入調節池內。若污水調節池已滿,盡快調遣挖掘機在填埋場區附近挖臨時污水調節池,將污水暫時引入臨時污水調節池內。應急事故處理完畢后,可將臨時污水調節池內污水用車運至市內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
3.2 填埋場地下水污染事故發生時
3.2.1應急監測組在日常地下水監測中,發現所測數據異常時,應及時上報處置場領導和公司,經有資質的監測部門監測后,最終確定地下水污染原因。若確定填埋場場底防滲膜破裂,公司應組織專家討論決定補膜方案,在總指揮組的指揮下,由預防及應急救援組盡快實施補膜。若在一個月內找不到解決方案時,公司提出建議小澗西填埋場停止進垃圾。上報上級主管部門或地方環保局。
3.3 處置場火災發生時
3.3.1 發生火災時,發現人立即報告總指揮長,總指揮長根據現場分析,決定啟動本預案。信息聯絡組得指揮組指令后及時逐級上報公司、區環保部門及各組負責人,同時立即撥打“119”消防電話,報警內容包括:事故發生時間、地點、人員(包括姓名、年齡、性別、單位等)傷亡情況;事故簡要經過;事故發生原因的初步判斷、事故可能的后果以及已經采取的措施和控制情況;事故報告單位或報告人及聯絡電話,并派人到主要路口接應消防車等。各組負責人通知各組人員到位后,在總指揮的領導下,開展各項應急處理工作。
3.3.2當生活區發生火災時,預防及應急救援組立即組織人員利用現場各種消防設備進行滅火,控制火勢蔓延,特別煤氣罐存放區要加以嚴防,救助同時應及時疏散、保護群眾和物資,把國家損失降到最低。當有人受火災威脅時,預防及應急救援組應立即組織搶救,搶救人員時要選擇最近、最安全的通道進行搶救。如火勢及煙霧很大,視線不良,可用濕毛巾捂住嘴〔避免燃燒中有毒氣體進入體內窒息死亡〕匍匐前進并呼喊,救人時切記身邊危及生命的危險品。滅火時的消防用水及時排入生活污水管網,避免污染環境。
3.3.3當填埋區發生火災時,因填埋場填埋氣體的主要危害來自甲烷,有潛在爆炸危險,救援組組織人員滅火時,救援人員要配戴好防毒面具,要用裝載機裝土覆蓋,不得用水滅火。
3.3.4現場應急救援時,由預防及應急救援組確定警戒范圍,建立警戒標志,消除危險區域內的火種,禁止車輛通行。
3.3.4事故處置結束,應保護好現場,為事故調查、分析提供直接證據;馂膿錅绾,要加強巡視,防止二次復燃。
3.4應急監測組在污染事故發生時,接到總指揮組指令后,快速組織應急監測小組,趕赴事故現場,實施應急監測;及時向指揮組及信息聯絡組報告污染事故的事態進展、應急監測結果。
3.5事故調查組:應急污染事故處理后,事故調查組立即開展污染事故調查工作。
3.6在應急污染事故處理過程中,信息聯絡組應及時有效的將污染事故向公司及區環保部門進行匯報,污染事故的匯報分為速報、確報和處理結果報告。發現污染事故時,向公司及區環保部門速報污染事故,報告內容包括污染事故的類型、發生時間、地點、污染源、主要污染物、人員受害情況、事故潛在的危害程度、轉化方式、趨向等初步情況。在污染事故處理過程中,向公司及區環保部門確報污染事故,報告的內容包括事故的發展與變化、處置進程、事故原因、過程及采取的應急措施等。在報告中既要報告新發生的情況,也要對初次報告的情況進行補充和修正。污染事故處理后,向公司及區環保部門進行處理結果匯報,匯報內容包括事故處理措施、事故鑒定結論并對事故的發生和處理進行總結,分析其原因和影響因素,提出今后對類似事件的防范和處置建議。
4.后期處置
總指揮組在上級主管部門及區環保局的協助下做好受災人員的安置工作;提出對遭受破壞的生態環境進行恢復的合理化建議;各部門立即組織正常的生產,把毀壞的道路進行維修,破壞的垃圾邊坡修補,外溢的污水、消防用水及時合理的清理,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5.保障措施
5.1通信與信息保障
5.1.1通信與信息保障
5.1.2 建立常設機構和值班制度,處置場總指揮組為場常設機構,實行24小時工作值班,隨時做好處置污染事故的準備。
5.1.3應急事故處理期間所有人員的手機不能關機,平時更換手機號及時告知處置場綜合辦公室,確保當應急環境污染事故發生時,所有應急組織體系成員通訊暢通,預防及應急救援組組員由每個部門的負責人通知。
5.2物資、經費、技術儲備與保障
5.2.1物資與經費保障:污染事故應急處置所需專項資金,列入處置場運行成本預算,由市財政予以保障并積極爭取上級支持,配備相應的應急監測、通訊和交通裝備。針對處置場危險源的類型和特征,有重點地添置相關的儀器設備,完善環境監察和監測應急設備。定期檢查應急監測和處置儀器和設備的工作情況,確保滿足應急監測工作的需要。建立處置場突發污染事故應急處置儲備物資管理和更新補充制度。場應急總指揮組可以根據事態發展和污染事故發生地政府的請求,及時向事故發生區域調度使用儲備的物資、設備、設施。物資消耗較大或物資儲備不足時,生產管理部門應保證生產和供應,必要時爭取當地村莊的援助。
5.2.2宣傳、培訓和演習
5.2.2.1 加強環境保護科普宣傳教育工作:采取各種形式加強環境保護科普宣傳,增強處置場全體職工的防范意識和相關心理準備,提高組員的防范能力。
5.2.2.2 加強應急監測和應急處置工作人員培訓,提高綜合處置能力:建立定期培訓制度,處置場應定期邀請有關專家,開展專題培訓和講座,使環境應急監測和處置人員掌握突發環境污染事故處置的技術規范和標準,提高專業技能和處置能力。
5.2.2.3開展應急處置演練,提高應急隊伍實戰經驗和水平。處置場應定期組織開展綜合演練,提高處置污染事故時的組織指揮、部門協調、現場控制、緊急救援的綜合應對能力。
6 附 則
6.1 本預案由小澗西固體廢棄物綜合處置場負責解釋。
6.2 本預案自2006年7月1日起生效。
6.3本預案原則上每3年修訂一次,遇有重大情況變化,根據實際發生的情況及時進行修改和補充。
6.4 處置場突發污染事故應急指揮組通訊錄。
城陽區環保分局:0532-87968320;公司綜合辦公室:0532-84667465
場指揮組:
張培霞:13963961971
藍恭文13156224099 高偉杰 13341223658 范全升 13730920090
占美麗 13370845233 王志偉 13963920157 叢新盛13780601080
薛樹民 88682152 李 兵13605423795 陳景軍13006512777
總指揮組24小時值班電話:0532-87826928-5814
附: 1、《小澗西處置場滅火器材配置表》
2、《小澗西處置場污水外溢應急物資配置表》
3、污水外溢應急物資存放位置示意圖
附表1 《小澗西處置場滅火器材配置表》
序號 |
放置地點 |
規格型號 |
樣式 |
產地 |
數量(個) |
備注 |
1 |
辦公樓一層 |
ABC35㎏干粉 |
手推式 |
山東濟南 |
1 |
|
2 |
辦公樓二層 |
ABC4㎏干粉 |
手提式 |
安徽蕪湖 |
1 |
|
3 |
辦公樓三層 |
ABC4㎏干粉 |
手提式 |
安徽蕪湖 |
1 |
|
4 |
食堂 灶間 |
ABC35㎏干粉 |
手推式 |
山東濟南 |
1 |
|
5 |
食堂 餐廳 |
ABC35㎏干粉 |
手推式 |
山東濟南 |
1 |
|
6 |
宿舍 一層 |
ABC4㎏干粉 |
手提式 |
安徽蕪湖 |
1 |
|
7 |
宿舍 二層 |
ABC4㎏干粉 |
手提式 |
安徽蕪湖 |
1 |
|
8 |
宿舍 三層 |
ABC4㎏干粉 |
手提式 |
安徽蕪湖 |
1 |
|
9 |
地磅房 |
ABC4㎏干粉 |
手提式 |
安徽蕪湖 |
1 |
|
10 |
倉庫 |
ABC4㎏干粉 |
手提式 |
安徽蕪湖 |
1 |
|
11 |
配電室 |
ABC4㎏干粉 |
手提式 |
安徽蕪湖 |
1 |
|
12 |
污水廠 |
ABC4㎏干粉 |
手提式 |
安徽蕪湖 |
1 |
|
13 |
填埋場臨時油庫 |
ABC35㎏干粉 |
手推式 |
山東濟南 |
1 |
|
14 |
填埋場臨時板房 |
ABC35㎏干粉 |
手推式 |
山東濟南 |
1 |
|
注:1、填埋場各種工程機械車輛上配置一個ABC 2kg干粉滅火器。
2、滅火時,處置場有皮卡車一輛、拖拉機一輛、挖掘機一臺、鏟車一臺、自卸車四輛均可隨時參與滅火救助行動。
附表2 《小澗西處置場污水外溢應急物資配置表》
應急物資 |
數量 |
存放地點 |
鐵锨 |
50把 |
填埋場臨時庫房 |
編織袋 |
3000個 |
填埋場臨時庫房 |
砂 |
500方 |
污水外溢口附近 |
雨衣 |
40套 |
填埋場臨時庫房 |
雨鞋 |
40雙 |
填埋場臨時庫房 |
7米鋼絲繩 |
4根 |
填埋場臨時庫房 |
強光手電 |
10個 |
填埋場臨時庫房 |
抽水用油(汽油) |
1000公升 |
填埋場臨時油庫 |
抽水泵 |
6個 |
填埋場臨時庫房 |
皮卡車 |
1輛 |
填埋場內 |
拖拉機 |
1輛 |
填埋場內 |
挖掘機 |
1臺 |
填埋場內 |
鏟車 |
1臺 |
填埋場內 |
自卸車 |
4輛 |
填埋場內 |
附圖3:污水外溢應急物資存放位置示意圖
審批: 編制: 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