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學實驗》教學大綱
一、課程名稱:微生物學實驗 Microbiology Experiments
二、課程編碼:0205004
三、學時與學分:
課程總學分:64 總學分:4 實驗學時:16
四、先修課程:無
五、課程性質:必修
六、適用學科專業:環境工程專業、市政工程
七、實驗課的任務、性質與目的
任務:光學顯微鏡的使用及微生物的形態、特殊結構的觀察(2學時);微生物細胞的直接計數 (2學時);細菌的簡單染色和革蘭氏染色(4學時);培養基的制備與滅菌(3學時);微生物接種技術(4學時);微生物實驗常用玻璃器皿及儀器使用清潔方法(1學時);
性質: 必修
目的:微生物學是一門實驗學科,學習基本操作方法;通過實驗尤其是綜合實驗鍛煉學生動手能力,綜合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八、實驗課的基本理論
環境微生物學的相關基本理論
九、實驗方式與基本要求
實驗方式:分組進行實驗。
基本要求:了解實驗的目的及基本原理,根據實驗步驟完成實驗,得到實驗結果,進行分析討論,寫出報告。
十、教材、講義與指導書
教 材:《環境微生物學》,王家玲等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實驗指導書:《環境微生物學實驗指導書》,陳朱蕾,江娟等編,2006
十一、課程考試
考核方式:操作+實驗結果+實驗報告
評分考試:操作占30%,實驗結果+30%,實驗報告占40%
十二、實驗項目與內容提要
序
號 |
實驗項目名稱 |
內容提要 |
實驗
要求 |
實驗
類型 |
計劃學時 |
每組
人數 |
主要儀
器設備 |
所在
實驗室 |
1 |
光學顯微鏡的使用與PFU微型生物形態結構與觀察 |
學習普通光學顯微鏡的使用方法;觀察、認識環境水體中的微型生物,觀察活性污泥的原生動物,菌膠團等微生物的形態 |
必做 |
驗證性 |
2 |
1 |
顯微鏡、聚氨酯泡沫塑料塊(PFU)、載玻片、蓋玻片、污水、滴管 |
實驗樓208 |
2 |
微生物細胞直接計數 |
學習血球計數板的使用;測定酵母菌的的數目;進一步學習普通光學顯微鏡的使用 |
必做 |
驗證性 |
2 |
1 |
顯微鏡、血球計數板、蓋玻片、計數器、稀釋的菌液、無菌吸管等。 |
實驗樓208 |
3 |
細菌的簡單染色和革蘭氏染色 |
學習微生物涂片染色的操作方式;掌握微生物的單染色和革蘭氏染色;學習無菌操作;學習油鏡的使用 |
必做 |
綜合性 |
4 |
1 |
活材料:培養好的菌種;染色液和試劑:美藍染液,結晶紫、盧哥氏碘液、95%酒精、番紅(又名沙黃)、二甲苯、香柏油;器材:廢液缸、洗瓶、載玻片、接種環、酒精燈、擦鏡紙、顯微鏡 |
實驗樓208 |
4 |
培養基配制實驗 |
了解培養基的配制原理,掌握常用培養基的配制方法 |
必做 |
驗證性 |
3 |
4-6 |
牛肉膏、蛋白胨、氯化鈉、瓊脂。NaOH
試管、量筒、燒杯、玻璃棒、PH試紙 |
實驗樓208 |
5 |
微生物接種技術 |
正確使用微生物學實驗中常用的接種工具,了解各種接種技術重點掌握斜面接種技術;掌握無菌操作技術和獲得微生物純培養的方法;學會判斷 細菌在不同培養基上的生長狀況 |
必做 |
綜合性 |
4 |
4-6 |
菌種、接種環、試管、滅菌鍋、酒精燈、制作好的牛肉膏斜面固體培養基、培養箱、標簽紙、記號筆 |
實驗樓208 |
6 |
微生物實驗常用玻璃器皿及儀器使用清潔方法 |
練習和掌握洗滌玻璃皿的方法。 |
必做 |
驗證性 |
1 |
4-6 |
培養皿、試管、滴管、洗衣粉、試管劑 |
實驗樓208 |
備注:4培養基配制實驗(實驗藥品配制-溶解-滅菌-制斜面-冷卻)5微生物接種技術(無菌接種-培養箱培養24h-觀察結果,若培養不成功則再次無菌接種),每個實驗需在不同的時間段操作兩次以上方能完成。
修訂人:
審定人:
2013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