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行業將提高準入門檻,其中生產能力低的企業,要被淘汰出局;皮革行業的結構調整注重提高產品的附加值,以生態友好型原材料替代環境污染的原材料。
9月下旬國家發改委將對一些重點行業提出結構調整的指導性意見,這些行業包括水泥、鋼鐵、皮革、造紙等。國家發改委經濟運行局副局長牛建國昨天在“中國皮革協會五屆三次理事擴大會”上對本報記者表示,這只是一個宏觀性的意見,各行業具體的結構調整,還需要自行確定方案。
在今年8月份對山東、湖北等地的水泥行業進行了調研之后,牛建國帶領的調研組還將在9月9日左右,對皮革行業開始調研。
而進入發改委調研視野的行業,基本上都在目前的宏觀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了一些新情況和新問題。比如水泥行業,根據發改委公布的統計數據,今年1~6月全國規模以上水泥企業工業總產值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7個百分點。上半年實現利潤同比下降了76.5%,企業虧損面達43.5%。
中國皮革協會秘書長蘇超英表示,同樣被列為調研對象的皮革行業,目前存在的問題主要是產品附加值低以及頻頻遭遇國外市場的技術性貿易壁壘。
皮革行業是國民經濟的一個重要行業,出口創匯占據全國創匯總值的3%~4%。同時,作為一個勞動密集型的行業,發展皮革行業有利于解決勞動力就業問題。
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張善梅介紹說,目前中國皮革制品價低利薄,導致了產品抗風險能力較弱,易于受到市場的沖擊。而人民幣匯率的調整,對于以出口為主的皮革行業無疑產生了較大影響。
牛建國表示,雖然經濟運行在朝著宏觀調控的方向發展,但是,在總量調控取得一定成效的情況下,結構性矛盾、問題日益顯露。如投資規模依然偏大,結構依然不合理。
因此,牛建國稱,下半年不會出臺重大的宏觀調控政策,宏觀調控的力度總體上既不加大也不放松。但是對行業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將會進行微調。在保持宏觀經濟平穩運行的同時,更加重視緩解微觀經濟運行中的問題。
“也就是說,”牛建國表示,“如果某些行業下滑太厲害,影響到經濟的穩定和企業的發展,可能宏觀調控要稍微放松。當然,也有些行業要嚴格控制,把苗頭性、傾向性的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
對于這些重點行業的結構調整的指導意見9月下旬將會發布。牛建國透露,水泥行業存在的諸多問題實際上還是產業結構的問題,以后將通過制定環保標準,提高準入門檻等措施,實現水泥行業的結構優化。其中生產能力低的企業,要被淘汰出局。
蘇超英對記者表示,雖然發改委的意見尚未出臺,但是從業內人士角度來講,皮革行業的結構調整主要應該集中在兩方面,一是提高產品的附加值;二是以生態友好型原材料替代環境污染的原材料,以應對歐盟的技術性壁壘和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