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環保局表示,境內松花江苯類污染物低于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限值 新華社長春11月23日電(記者李亞彪 遲海峰)吉林石化公司爆炸事故發生后,吉林省首次公布了苯類污染物流入松花江的情況。據吉林省環保局23日早晨提供的材料,截止到22日晚,吉林省境內松花江干流所有監測面的苯類污染物,全部低于國家(GB3838-2002)限值。 據吉林省環保監測部門22日18時、20時和22時的監測數據顯示,以松花江為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的吉林省松原市,水源地苯濃度分別為0.00081mg/L(毫克/升)、0.00073mg/L、0.00061mg/L,硝基苯濃度分別為0.0157mg/L、0.0116mg/L、0.0102mg/L,苯胺未檢出;在新增設的出吉林省界三江口下斷面22日18時40分監測結果為,苯濃度0.00076mg/L,硝基苯濃度為0.0168mg/L,苯胺濃度低于0.0003mg/L。上述指標均低于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限值。 11月13日下午中國石油吉林石化公司雙苯廠苯胺車間發生爆炸事故后,吉林省嚴密監測環境質量,及時發現了苯類污染物流入松花江。對此,省政府立即啟動《吉林省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召開緊急會議部署防控工作,明確要求要以對人民群眾高度負責的精神,采取有效措施,全力進行防控制,確保居民引水安全。 吉林省有關部門按照預案要求,采取了以下措施:吉化公司迅速封堵了事故污染物排放口,并將廠區內事故產生的污水引入廠內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切斷了污染源;加大了松花江上游的豐滿水電站的放流量,盡快稀釋污染物,在短時間內使水體中污染物濃度很快降低;沿江各段設置多個監測點位,增加了監測頻次,準確掌握水質變化動態。制定實施了生活飲用水源地保護應急方案。當地政府采取了必要的應急措施,確保飲用水安全、萬無一失;充分發揮專家作用,組織環保、水利、化工等方面的專家參與應急防控,完善調整防控方案;有關部門隨時溝通監測信息,協調做好流域防控工作。 松花江是東北地區最大河流,也是中國繼長江、黃河后的第三大河流。其干流從吉林長白山主峰的天池發源,流經哈爾濱市區、佳木斯等地后,在黑龍江省同江鎮河口匯入黑龍江后入海。以長白山天池到同江鎮河口距離計,其全長為1897公里。坐落在吉林市松花江北的吉化公司,是國家在“一五”期間即上世紀50年代中期建設的全國第一個大型化學工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