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針織工業協會第四屆會員代表大會暨四屆一次理事會在江蘇省張家港市順利召開。本屆會議是中國針織工業協會領導班子的一次大調整,會議的最大的亮點就是新當選中國針織工業協會理事長楊世濱在會上做的工作思路報告。
首先他指出,2005年是WTO對中國取消紡織品配額制度的第一年,是繼往開來,不斷創新的一年。這對于中國紡織行業來說,既是一個機遇,同時也是一個挑戰。而以美歐為首的發達國家及部分發展中國家紛紛采取特保制度來保護本國的紡織業。面對這樣的國際新形勢,中國紡織業界同仁應該重理思路,冷靜頭腦,制定以科學興紡為核心,以品牌優勢代替原來的價格優勢,提高單位紡織品附加值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在報告中他提出了打造四大體系的概念:
一、標準體系
隨著關稅壁壘逐漸降低,發達國家正在設置越來越多的非關稅壁壘,限制我國紡織服裝出口。他指出目前在紡織品、服裝貿易中的技術壁壘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從產品設計、生產到報廢、回收的全過程中,對環境影響設置的壁壘,另一類是對產品本身的安全要求,即產品不能對消費者的安全和健康有不良影響。歐盟、美國及日本等發達地區正是通過制定相應的技術法規和標準,來限制紡織服裝進口。這些技術法規和標準正在對我國紡織產品的出口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楊世濱建議,我國亟待完善紡織品標準,以應對技術性貿易壁壘。而在紡織服裝標準的制訂、修訂過程中,既可以體現我國的技術水平,也可以打破由發達國家制定標準而形成的技術壁壘。
二、市場體系
他指出在中國目前內銷市場里,有許多的直銷聯鎖店,比如國美電器、蘇寧電器,這些連鎖機構往往將本行業內知名品牌的產品匯聚到一起以大大提高自己的市場份額。而目前紡織行業沒有專業的大型連鎖機構,這樣對于紡織品內銷市場是非常不利的;在外銷市場方面,他提出了全球紡織品專業市場聯盟的概念,也就是將中國紡織品的知名品牌在世界各地建立聯鎖機構,以達到擴大中國紡織品世界市場份額的目的。
三、品牌體系
他說,在目前的紡織品出口市場上,傳統產品的獲利空間越來越小,必須要花大力氣開發新品,提高產品的附加值,不能僅僅依靠幾個傳統的產品來打市場。我國采取的是從量稅的計征辦法,這說明國家要控制的是出口“量”而不是“價”。也就是說,國家鼓勵企業多出口高附加值的產品,提升貿易檔次。所以,企業的長遠大計是:加快出口產品結構調整,加速技改、塑造品牌、提升產品的質量和科技含量。
四、針織行業技術人才體系
他提到,紡織行業要實現產業優化升級,依靠科技發展生產力,歸根到底在于加快培養和引進各類適用人才,尤其是針織、染整和服裝專業的人才,以全面提高我國紡織企業的科技水平,增強產品的開發能力,從根本上改變我國紡織行業技術含量低,產品檔次低、附加值低的狀況。
針對這四大體系的具體實行,楊世濱又提出打造政企交流平臺、技術交流平臺、設計交流平臺、企業家聯誼平臺四大平臺的建議。“新官上任三把火”,新理事長的這把火燒的實在是夠旺。在大會會場,企業家代表都聚精會神的聽取報告,他們邊聽邊記,或若有所思,或低聲交流,整個報道會洋溢著濃濃的學習氣氛。當報告結束的時候,代表們以熱烈的掌聲表示了對這位充滿干勁,卓有遠見的理事長的贊同和支持。
會后中國針織網總經理高岳俊與新理事長親切合影,這也預示著中國針織網在中國針織工業協會的引導下步入一個新的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