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從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獲悉,未來5年內,紡織行業將以新材料標準、生態紡織品標準、功能性紡織品標準、重點產品和市場急需產品標準為重點,制定新標準144項,其中國家標準項目65項,行業標準項目79項。同時修訂2000年以前的標準325項。
據了解,目前我國紡織行業標準化工作還存在著標準體系不夠完善、實質性參與國際標準化工作程度不高等問題。根據《紡織行業“十一五”標準化發展規劃》要求,“十一五”期間,紡織標準化工作將重點做好4項工作。
一是通過制定行業發展急需的關鍵技術標準,修訂滯后于行業科技發展的標準,轉化科研成果,提升標準技術含量,調整標準結構,優化標準體系,提高紡織行業標準的總體水平。
二是積極推進標準化工作的國際化進程,增強紡織行業國際競爭力。通過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參與國際標準化組織的工作,促進我國優勢行業標準國際化,實質性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更多地體現我國紡織行業的技術和利益,逐步提高在國際標準制定中的主導地位。
三是建立標準化信息平臺,提高紡織行業標準化服務水平。建立高效、準確、及時的紡織行業標準化信息服務和管理平臺,提高標準管理效率,加強標準培訓工作,提高標準化服務水平。
四是推動紡織行業標準化工作與產業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有機結合。以新材料標準、生態紡織品標準、功能性紡織品標準、重點產品和市場急需產品標準為工作重點,緊密圍繞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
據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有關負責人介紹,未來5年,行業將加大標準化經費投入,建立多元化投融資機制。引導企業研究、應用和宣傳標準,使之成為標準化工作的主導者、投資者和受益者。優化標準制修訂工作機制,讓標準制定過程更透明、公開、可控制、可監督,使標準利益各方有效參與,保證標準間的協調統一。加強紡織標準化體系研究工作,建立與市場相適應、與國際接軌的紡織標準化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