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通信的大功率基站被擔心成為電磁輻射污染主要源頭的原因在于,環保部門和公眾尚沒有給通信產品一個準確、專業的環保標準。而目前參考的國標電磁輻射等標準卻有標準不透明等弊端,增加了通信工程通過環保檢測的難度。
因為擔心電磁輻射危害身體健康,小區內是否建有基站已經成為今天購房者們最為關心的問題之一。而對于電信運營商而言,環保這個公益詞匯,正在成為網絡工程建設中的核心環節。
在日前剛剛召開的2007網絡優化大會上,信息產業部綜合規劃司網絡規劃處副處長文劍在談到我國移動通信網絡規劃時,特別強調了無線通信規劃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
文劍表示,近幾年我國電信業發展迅猛,在基站建設的過程中,需要業界高度重視環保問題。而隨著3G腳步的臨近,大量的網絡建設如何在環境保護與行業發展中趨向平衡是一個重要的問題。
據記者了解,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與國家環保總局目前正在著手制定一份有關通信產品環保的行業標準,以求統一對設備的檢測標準,用專業的環保指標約束和解決通信工程施工中的電磁輻射、噪音干擾等問題。
行業環保標準亟待補位
今年2月,由信息產業部牽頭起草的一份通信業環保標準被提交到國家環保總局,但最終因為多種原因未能通過。
之后不久,國家標準委將廢棄通信產品回收處理設備技術要求等10個與通信產品環保相關的國家標準項目下達到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并要求后者對通信產品的環保指標作出明確規定,并最終形成標準。
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立即聯合國家環保總局組成“通信產品環保標準特設任務組”,并就通信產品有害物質安全限值及測試方法第一部分:電信終端產品、廢棄通信產品回收處理設備技術要求、通信記錄媒體的回收處理與再利用技術要求、通信網絡設備的回收處理要求、通信終端設備的回收處理要求、通信用鋰電池的回收處理要求、通信用蓄電池的回收處理要求等7個項目進行了充分討論,初步確定了各標準草案框架。
據《通信產業報》記者了解到的最近進展,該小組起草的通信產品標準已經執行到報批階段。
“標準中統一了測試方法,測試指標沒有變化。”該小組成員告訴記者,“由于以前對通信領域的環保測試方法不同,所以經常出現測試結果不同的情況,新標準統一了測試方法,這樣以后檢測的結果就具有可比性了。”
不過,相關專家特別指出,制定行業環保標準僅是通信環保大課題的一面鏡子,它僅僅起到指出不足的作用,企業能夠真正意識到環保對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才是根本。
作為我國最大的移動運營商,中國移動的環保意識已經覺醒,從之前的“綠箱子環保計劃——廢棄手機及配件回收聯合行動”,到“綠色網絡”環保形象的提出,中國移動認為“環保”的內涵就是“企業自身可持續發展能力”。
而隨著“綠色奧運”的臨近,通信環保更是刻不容緩。
通信環保缺失參考線
多年來潛心研究通信環保課題的中訊郵電咨詢設計院高工華京告訴《通信產業報》記者,在通信建設項目中,無線通信的大功率基站電磁輻射相對突出。但其功率也僅是電視發射塔、廣播傳播臺、高壓送變電系統的萬分之一。
而無線通信的大功率基站被認為是電磁輻射污染主要源頭,甚至居民談基站變色的原因在于,環保部門和公眾尚沒有給通信產品一個準確、專業的環保標準。
“通信工程建設目前僅能參考國標的電磁輻射等標準,具體監測標準在各行業通用。”華京表示,“這種做法的弊端在于,很多不必要的檢測也需要通信工程去完成,這對工程本身是一種成本浪費,同時標準的不透明更增加了工程通過環保檢測的難度。”
部分地方針對這一情況,與當地輻射環境監測管理站共同出臺了針對移動通信建設項目的管理辦法。例如北京市目前正在采用的《北京市移動通信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規定》,就對基站的建設使用做出了詳細的規定。該規定要求:移動通信臺(站)建設前應對擬建地點以及周圍環境的電磁輻射水平進行監測,其公眾照射導出限值的功率密度大于40μW/cm2的地方不得建設移動通信臺(站);蜂窩移動通信基站室外天線最低允許高度由審批的環境影響審批表決定,但一般不得低于25米;在高話務量的居民稠密地區補充建設的基站,其設置的室外天線最低允許高度不得低于16米等等。
在廣東、上海等經濟較發達地區目前都有各自的通信環保“標準”,但這種各自為政的做法,卻在很大程度上為電信運營企業和制造企業增加了難題。
“我們試圖尋找不同地區產品環保指標的最低或最高限度,但各地運營商卻希望產品能夠量身定制。”某天線制造商為此一籌莫展。
經濟增長與環保的矛盾
自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發生以來,全國發生各類突發環境事件近百起,平均每兩天就發生一起。
國家環保總局局長周生賢曾公開指出,經濟規模的不斷擴大使環境壓力持續增加。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協調經濟與環境關系的難度越來越大。
通信業在建設中一直以來比較注重環保問題,特別是在基站與天線的部署方面,更執行比國際標準更加嚴格十倍的國家有關標準。但即使如此,不斷擴大規模的網絡部署,如G網升級、EDGE與TD網絡建設,也使基站、直放站及天線數量劇增。在城區網絡覆蓋率達到99.99%之后,兩家移動運營商在農村市場搭建的基站和直放站數目也在極速增長著。環保也面臨風險。
對此,各地環保部門對移動運營商在基站等工程建設的電磁輻射環境評測也更加嚴格。
根據《電磁輻射環境保護管理辦法》(國家環境保護總局令第18號)規定,無線通信基站屬于電磁輻射建設項目。因此,各地運營商在建設基站前需向當地環保局提交相應的環評報告,并正式提出項目申請。環保局則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分級審批規定》和《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對報告進行審核和批示。
工程竣工后,當地環保局還將進行實地驗收,一旦出現不符合環保國家指標之處,則會做出禁用和整改的具體要求。
此外,對基站等工程進行年檢也是各地環保局的一項常規工作。
雖然從目前移動基站監測情況來看,單個基站很少有超出國家標準的情況,而且多數遠低于國家標準,但如果同一地區基站建設比較密集,功率過大,該地區的電磁輻射強度仍然會出現超標的可能。
專家指出,通信環保統一的硬指標的出臺,將會對各方有一個更清晰透明的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