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中國汽車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外國的技術謀發展,現在,我們的技術已經輸出海外,我們已在俄羅斯、伊朗建立CKD工廠,我們的約旦工廠已經動工,埃及工廠年底開工建設,還有意向在墨西哥建廠。”河北中興汽車副總經理吳立東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在國內,我們已經推出了第三代皮卡產品,但是,在一些國家和地區,卻依然在使用與我們第一代技術相當的產品。”
“7月4日,奇瑞與克萊斯勒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從奇瑞已開發的和正在開發的產品中,選取幾款產品進行局部改型后,以克萊斯勒旗下的道奇品牌進入北美和歐洲市場,這標志著中國的汽車產業已從過去的外國技術中國市場轉變為中國技術世界市場。”無獨有偶,奇瑞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秦力洪也談到了類似的觀點。
不僅如此,7月18日,德國大眾與上海大眾簽署了一項合作開發新一代中高級轎車的聯合聲明,這款新車型將主要面對北美和中國市場,這是上海大眾首次參與面向國際市場的新車開發工作;7月19日,廣州本田成立研發自主品牌的廣州本田汽車研究開發有限公司,計劃2010年投產第一款自主品牌汽車……一系列舉動充分說明了中國汽車產業正在經歷著從“拿來”式的技術引進到“創新”式的技術開發,從國內市場到國外市場的戰略轉型。
中國汽車走出國門有三種方式:
一是自主技術,貼牌生產。奇瑞汽車新聞發言人金弋波表示,與克萊斯勒簽署的不是簡單的代工協議,而是合作開發。因為一般代工或合資都是外方提供車型和技術,中方提供生產和市場。但在奇瑞與克萊斯勒的合作中,是由奇瑞提供車型和技術,克萊斯勒提供海外市場。秦力洪表示,奇瑞與克萊斯勒合作的最大意義在于它顛覆了過去20多年中國和海外的汽車行業合作模式,用中國人的技術和車型賺取外國人的市場。據秦力洪介紹,兩家公司的合作將以奇瑞的技術和車型為主,奇瑞首批將注入5款以上車型,克萊斯勒可能注入1~2款車型,之后由雙方組成聯合團隊研發下一步產品。
業內評論指出,奇瑞與克萊斯勒的合作是一次雙贏的合作。克萊斯勒看中的是奇瑞的低生產成本與成熟的汽車制造技術。奇瑞在獲得了利潤的同時,得到了借助對方成熟的銷售服務網絡和進入海外市場的資格。
二是海外投資。一般說來,中國企業主要采取兩種海外投資方式:海外建廠與海外并購。近年來,一些民族汽車企業紛紛走出國門在海外建廠:中興汽車在俄羅斯、埃及、越南及土耳其建廠;長城汽車在伊朗、尼日利亞、越南及突尼斯設有CKD工廠;華晨汽車在埃及、越南及朝鮮建廠;奇瑞汽車在伊朗、埃及與烏拉圭設有組裝廠……
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肖國普認為,投資海外不僅可以獲得技術和品牌的資源,掌控專業技術、研發能力和營銷網絡,而且還可以規避貿易壁壘風險。近年來,全球區域化經濟關稅的影響日趨明顯,我國出口產品不斷面臨各種各樣的貿易壁壘,投資海外可以有效地規避出口風險,成為中國汽車走向世界的捷徑。
三是出口。出口是中國汽車走出國門最傳統的方法。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中國汽車的出口數量一直在不斷地攀升。雖然,商用車在整個汽車出口量中所占比重仍然很高,但是,專家認為,中國乘用車出口在未來所占權重將會越來越大。2005年,江鈴汽車首次銷往歐洲;2006年,500輛長城哈佛CUV出口意大利;同年,華晨汽車與HSO汽車貿易公司簽署為期5年共15.8萬輛中華轎車出口歐洲的協議。事實證明,從出口區域上看,中國的乘用車出口已經擺脫了過去偏重拉美、非洲、中東等發展中地區的模式,開始逐步向歐洲、北美等發達地區進軍。
業內人士認為,中國汽車走向世界是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所帶來的必然結果,主要因為:中國汽車有能力走出國門。上汽總裁、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會長胡茂元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很自信地表示:“我們現在完全可以制造出世界級的轎車。”吳立東也曾表示:“我們的皮卡產品之所以在拉美地區如此受歡迎,就是因為我們的質量過硬,而且價格很有競爭力。”
隨著自主發動機的研發成功,許多汽車公司都發布了其自主品牌汽車,比如吉利遠景上市、奇瑞發布了V5和A1轎車、長城風駿上市并參展巴黎國際車展。秦力洪說:“由于大多數關鍵零部件都是我們自主開發的,所以,我們可以處理各種各樣意想不到的問題,更好地服務國外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