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是世界標準日。在節能減排全民行動的大背景下,企業界千呼萬喚的企業節能標準體系的建立被提上議程。
全國能源基礎與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長李愛仙在接受本報專訪時透露,由國家發改委環資司節能處牽頭,能源基礎與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共同組織編制的重點行業產品能耗限額標準,將為企業節能減排提供指導。
目前,鋼鐵、有色、化工、建材、電力等五大高耗能行業的包括粗鋼、焦炭、燒堿、玻璃、水泥、常規燃煤發電機組等在內,共22項產品能耗限額標準已編制完成,一部分尚處于各單位報批階段,另一部分已上報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待批,將于年底前陸續發布。
限制與鼓勵性措施并舉
剛從企業調研回來的中國標準化研究院資源與環境標準化研究所高級工程師趙躍進向記者介紹,在對高耗能行業中99個重點企業調研的基礎上,相關部門正在著手建立全套的企業節能標準體系,即把企業原有分散的或過時的各項節能標準更新并系統化。
也就是說,企業節能標準體系的建立將從流程上規范企業生產過程的節能減排工作,包括對燒結、制冷、加工、照明、能源運輸等生產流程的各個環節能耗水平進行嚴格規范。
趙躍進表示,按規劃,限額標準將在年底前發布,而節能標準體系的建立則需要一個過程,具體時間表還不能確定。
據透露,能耗限額標準的編制完全依據新修訂的《產品單位產量能源消耗限額編制通則(征求意見稿)》要求進行。能耗限額標準涉及到鋼鐵、有色、化工、建材、電力等五大行業;產品包括粗鋼、焦炭、燒堿、玻璃、水泥、常規燃煤發電機組等在內,共22項高耗能產品。
為加強企業主動實施節能的積極性,該標準的編制采取限制與鼓勵有機結合的方式,從新建項目的準入值、限額值、先進值三個層次對高耗能企業提出了強制性要求。
限額值主要是對企業產品的單位產量能耗規定限額。按規定,若不進行節能改造,或節能改造后仍達不到能耗限額的企業就將退出市場。可見,產品單位產量能耗限額是目前企業進入高耗能產業的一個門檻。
準入值是從國家嚴格控制高耗能行業擴張的要求出發,對新建和擴建的項目制定更加嚴格的能耗指標。
為了鼓勵高耗能企業降低能源消耗,表彰節能工作先進的企業,在能耗限額標準中還制定了產品單位產量能耗限額先進值。該先進值同時也是節能工作落后或一般企業努力的方向和目標。按要求,這些企業應制定出節能規劃,通過努力達到該指標。
高門檻加速行業洗牌
李愛仙表示,22項能耗限額標準的編制宗旨就是提高高耗能行業企業新建項目的準入門檻,并為企業節能提供一套完整的數據參數。
一位參與該標準編制工作的行業人士對記者表示,標準指標的統計范圍、計算方法和換算系數都盡可能與國際保持一致,以便能耗指標能夠進行國際間的對比。
在提高高耗能企業新建項目準入門檻的同時,高耗能行業企業加速洗牌的效應不可避免。
李愛仙坦言,在標準的實施過程中,企業優勝劣汰是必然,這就要求企業提前做好充分準備,包括加強生產過程的節能與落后設備的更新。據透露,很多大企業已開始按照標準提出的目標方向調節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