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 題
食品召回不是一個陌生的概念,它是國際通行的一種食品安全事后監管的有效措施,既可以有效應對食品安全突發事件,保障消費者生命健康安全,又能夠明確產品質量責任主體,規范食品生產加工企業行為,從而全面提高食品行業的質量安全水平和市場競爭力。鑒于進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有效消除或降低食品安全危害以及迅速處理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等方面的迫切需要,國家質檢總局于8月27日正式頒布實施《食品召回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這是我國首次以國家的名義出臺食品召回相關辦法。《規定》的出臺,直接推動了食品召回制度在國內食品市場的規范運行。
根據食品召回制度,食品如被發現不安全將被統一召回。召回制的閃亮登場,為規范我國不安全食品的召回提供了制度保障。圖為湖南省洞口縣質量技監局工作人員在該縣某食品銷售點檢查食品質量安全。
定義明確 覆蓋廣泛
《食品召回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中對食品召回給出了明確的定義,即食品生產者按照規定程序,對由其生產原因造成的某一批次或類別的不安全食品,通過換貨、退貨、補充或修正消費說明等方式,及時消除或減少食品安全危害的活動。
《規定》中所稱不安全食品,是指有證據證明對人體健康已經或可能造成危害的食品,包括已經誘發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或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甚至死亡的食品;可能引發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或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的食品;含有對特定人群可能引發健康危害的成分而在食品標簽和說明書上未予以標示或標示不全、不明確的食品;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不安全食品。
《規定》覆蓋了全國數量龐大的食品行業和企業。目前我國28大類525種食品都被納入了食品安全質量準入制度,同時,國家質檢總局已建立了信息管理系統,統一收集、分析與處理有關食品安全危害信息,從而保證將所有食品納入召回的范圍。
《規定》中明確要求,在中國境內生產、銷售的食品的召回及其監督管理活動,應當遵守本辦法。也就是說,生產和銷售領域都必須嚴格遵守本《規定》。此外,食品進出口召回管理按照國家質檢總局有關規定執行。也就是說,進出口食品適用本《規定》,但由于進出口食品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在遵守本《規定》的同時,還需要遵守其他的相關規定。
危害調查 驗明正身
按照《規定》要求,判定食品是否屬于不安全食品,應當進行食品安全危害調查和食品安全危害評估。此外,食品生產者應當建立完善的產品質量安全檔案和相關管理制度,應當準確記錄并保存生產環節中的原輔料采購、生產加工、儲運、銷售以及產品標識等信息,保存消費者投訴、食源性疾病事故、食品污染事故記錄以及食品危害糾紛信息等檔案。一旦出現問題,企業以及質監部門能夠在第一時間找到事發的根源。
判定食品是否屬于不安全食品,應當進行食品安全危害調查和食品安全危害評估。食品安全危害調查的主要內容包括:一、是否符合食品安全法律、法規或標準的安全要求;二、是否含有非食品用原輔料、添加非食品用化學物質或者將非食品當做食品;三、食品的主要消費人群的構成及比例;四、可能存在安全危害的食品數量、批次或類別及其流通區域和范圍。
食品安全危害評估的主要內容包括:該食品引發的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或對人體健康造成的危害,或引發上述危害的可能性;不安全食品對主要消費人群的危害影響;危害的嚴重和緊急程度以及危害發生的短期和長期后果。
食品生產者獲知其生產的食品可能存在安全危害或接到所在地的省級質監部門的食品安全危害調查書面通知,應當立即進行食品安全危害調查和食品安全危害評估。
食品生產者接到通知后未進行食品安全危害調查和評估,或者經調查和評估確認不屬于不安全食品的,所在地的省級質監部門應當組織專家委員會進行食品安全危害調查和食品安全危害評估,并做出認定。
食品生產者和銷售者應當配合省級質監部門組織的食品安全危害調查,不得以食品已通過任何符合性審查為由拒絕。
食品生產者的食品安全危害調查和食品安全危害評估的結果與其所在地的省級質監部門所組織的專家委員會的結果不一致時,省級質監部門可以采取聽證等方式進行處理,并做出確認結果的決定。經食品安全危害調查和評估,確認屬于生產原因造成的不安全食品的,應當確定召回級別,實施召回。
主動召回 從輕處罰
按照《規定》要求,一旦確認食品屬于應當召回的不安全食品范疇,食品生產者應當立即停止生產和銷售不安全食品,并向社會發布召回有關信息,這是主動召回。食品生產者必須提交相關食品召回計劃,主要內容包括:停止生產不安全食品的情況;通知銷售者停止銷售不安全食品的情況;通知消費者停止消費不安全食品的情況;食品安全危害的種類、產生的原因、可能受影響的人群、嚴重和緊急程度;召回措施的內容,包括實施組織、聯系方式以及召回的具體措施、范圍和時限等;召回的預期效果;召回食品后的處理措施。
除此之外,在3種情況下,國家質檢總局會責令食品生產者召回不安全食品:第一種情況是,食品生產者故意隱瞞食品危害,或者食品生產者應當主動召回而不采取行動的;第二種情況是,由于食品生產者的過錯造成食品安全危害擴大或再度發生的;第三種情況是,國家監督抽查中發現食品生產者生產的食品存在安全隱患,可能對人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損害的。食品生產者在接到責令召回通知書后,應當立即停止生產和銷售不安全食品。
不同的食品召回類型對食品生產者提交的召回計劃要求不同,主動召回要求在所在地的省級質監部門備案,而責令召回則要求通過所在地的省級質監部門報國家質檢總局核準。值得一提的是,在食品召回的法律責任方面,食品生產者在實施食品召回的同時,不免除其承擔其他法律責任,但主動實施召回的,可依法從輕或減輕處罰。
由上而下 分門別類
《規定》在全國范圍通用,因此面臨著從上而下地全面實施推進的現狀。為此,食品召回管理工作采用食品召回“二級監管”的模式。國家質檢總局在職權范圍內統一組織、協調全國食品召回的監督管理工作,由省、自治區和直轄市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在本行政區域內依法組織開展食品召回的監督管理工作。
根據食品安全危害的嚴重程度,《規定》將食品召回級別分為3級:一級召回是對已經或可能誘發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等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甚至死亡的,或者流通范圍廣、社會影響大的不安全食品的召回;二級召回是對已經引發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等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危害程度一般或流通范圍較小、社會影響較小的不安全食品的召回;三級召回是對已經或可能引發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等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危害程度輕微的,或者是含有對特定人群可能引發健康危害的成分而在食品標簽和說明書上未予以標示,或標示不全、不明確的產品的召回。
需要明確的是,根據不同的召回級別,《規定》對食品召回的具體行動規定了不同的時限要求。主動召回中,自確認食品屬于應當召回的不安全食品之日起,一級召回應當在1日內,二級召回應當在2日內,三級召回應當在3日內,通知有關銷售者停止銷售,通知消費者停止消費。同時,一級召回應在3日內,二級召回應在5日內,三級召回應在7日內,食品生產者通過所在地的市級質監部門向省級質監部門提交食品召回計劃。此外,自召回實施之日起,一級召回每3日,二級召回每7日,三級召回每15日,通過所在地的市級質監部門向省級質監部門提交食品召回階段性進展報告。
嚴格評估 嚴厲監督
食品生產者應當保存召回記錄,主要內容包括食品召回的批次、數量、比例、原因、結果等。食品生產者應當在食品召回時限期滿15日內,向所在地的省級質監部門提交召回總結報告;責令召回的,應當報告國家質檢總局。
食品生產者所在地的省級質監部門應當組織專家委員會對召回總結報告進行審查,對召回效果進行評估,并書面通知食品生產者審查結論;責令召回的,應當上報國家質檢總局備案。食品生產者所在地的省級以上質監部門審查認為召回未達到預期效果的,通知食品生產者繼續或再次進行食品召回。
食品生產者應當及時對不安全食品進行無害化處理;根據有關規定應當銷毀的食品,應當及時予以銷毀。食品生產者對召回食品的后處理應當有詳細的記錄,并向所在地的市級質監部門報告,接受市級質監部門監督。市級以上質監部門應當在規定的職權范圍內對食品生產者召回進展情況和召回食品的后處理過程進行監督。
此外,任何單位和個人可以對違反本規定的行為或有關召回情況,向各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投訴或舉報,食品生產者不得以任何手段限制。受理投訴或舉報的部門應當及時調查處理并為舉報人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