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世界第一大輪胎生產國,今年我國輪胎出口又呈現大幅增長之勢。據統計,今年上半年,我國天津、山東兩大主要輪胎出口口岸均出現了出口量漲價升的局面。業內人士認為,這一現象反映了我國輪胎行業產能嚴重過剩的現實,雖然目前國際市場旺盛的需求能夠消化掉一部分過剩的產能,但是隨著歐美新標準法規的實施,我國輪胎出口面臨嚴峻的考驗。
從海關的統計數據看,今年1~7月,天津口岸共出口輪胎1946萬條,價值2.7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分別增長45.2%和39.3%;山東口岸共出口輪胎4512萬條,價值14.2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分別增長28.6%和51.2%。
海關總署分析人士認為,近期我國輪胎出口大幅增長的主要原因在于國內產能的迅速擴張以及需求的放緩。據悉,2001年以來,在免征子午胎10%消費稅、取消輪胎項目行政審批、放寬對輪胎行業外商投資比例限制等優惠政策的支持下,我國輪胎工業得到快速發展,產量大幅增長。一些地區低水平重復投資現象突出,致使載重輪胎、工程輪胎產能嚴重過剩,行業內無序競爭不斷加劇。據中國汽車工程學會預測,2010年我國汽車產量將達到1000萬輛,汽車輪胎需求每年增加1000萬條,大大低于目前每年1億條輪胎產能的增量。
據了解,美國6月1日開始實施新的FMVSS139輪胎測試標準,該標準最大的特點是安全參數比現行標準更加嚴格,如耐久性試驗里程增加了1.5倍,達不到新測試標準的輪胎將不能進入美國市場;已進入美國市場但不符合新標準要求的輪胎將面臨召回要求。而歐盟制定的《化學品注冊、評估、許可和限制制度》(REACH法規)也已于今年6月實施,對包括橡膠在內的相關產品影響重大。專家預測,國內一些規模小、研發能力弱的輪胎企業受歐美新標準的影響會比較大,這些企業很可能會退出歐美市場。
與此同時,隨著成本的增加和資源的緊缺,我國輪胎行業的生存壓力也在不斷增大。據悉,與2005年相比,輪胎原材料價格的漲幅達40%~60%,而輪胎價格僅上調了8%~12%。據業內企業人士介紹,目前,我國輪胎行業使用的橡膠溶劑芳香烴均含有多環芳香烴(PAHS)雜質,是歐盟REACH法規明令禁止的致癌物質。而不含PAHS的芳香烴眼下在國內市場上很少,并且售價是前者的3倍。近幾年來,我國輪胎行業發展一直面臨著國內天然橡膠短缺、合成橡膠和骨架結構等其他原料長期依賴進口、能源供應不平衡以及勞動力供應不足等資源環境約束。2005~2006年,我國天然橡膠缺口達150萬噸,需求量的3/4都要依賴進口。2006年天然橡膠的進口平均價格已達到1817美元/噸,合成橡膠為1818美元/噸,與2005年相比增幅高達60%。
記者了解到,目前,行業主管部門已看到了輪胎行業產能過剩帶來的隱患,并采取了相應的調控措施。2007年7月1日起,我國將輪胎出口退稅率下調至5%;7月23日,我國又規定對加工貿易進口天然橡膠實行保證金實轉管理,這都將有助于引導輪胎行業的投資,進一步規范輪胎的貿易秩序,加快輪胎產品結構優化進程,促進我國輪胎行業的健康發展。
海關總署分析人士建議,相關主管部門要通過提高行業準入標準等途徑,堅決關停不達標的輪胎生產企業,以此扭轉輪胎貿易環境不斷惡化的不利局面。同時,要在信貸、技術等方面積極鼓勵龍頭企業發展,不斷提高產業集中度和新產品的研發能力,增強我國輪胎行業的國際競爭力。此外,行業協會等中介組織還應加強信息引導和輪胎出口的監測預警,積極引導輪胎行業的投資方向,并及時發布輪胎出口預警信息,增強企業應對市場變化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