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認真貫徹“十七大”精神,進一步落實國務院《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和今年中輕聯確定的“重點抓好節能降耗和減排”的工作重點,總結和推廣輕工重點行業企業節能減排工作的初步成果,11月20日,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在廊坊召開了全國輕工行業節能減排現場會。
參加現場會的領導有全國人大常委、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會長陳士能,全國政協常委、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副會長潘蓓蕾,河北省副省長張和,廊坊市委書記王增力,以及國家發改委環資司副司長謝極等。會議由潘蓓蕾副會長主持。
參加此次會議的還有中輕聯副會長王世成、楊自鵬、杜同和,中輕聯高級顧問張善梅,以及國家發改委環資司、運行局、工業司,科技部高新司,國家環保總局科技司,國資委行業協會聯系辦公室等相關部門的領導。
100多名與會代表來自輕工各行業協會、企業及相關部門,發酵、造紙、釀酒、糖業等四個行業協會的代表分別交流了本行業節能減排工作經驗。
代表們參觀了河北梅花集團循環經濟的生產現場,集團董事長孟慶生介紹了發展循環經濟,打造資源節約型企業的經驗。據了解,近年來梅花集團環保總投資達4.3億元,充分體現了可再生資源的利用和轉化,以清潔生產代替傳統工藝,采用了溴化鋰、電制冷、雙膜法等水循環利用技術,利用高濃度廢水提取飼料蛋白制造有機肥,同時還應用了沼氣利用、余熱發電、玉米深加工循環利用等一系列手段,使企業走出了一條靠科技創新發展的循環經濟之路。
全國人大常委、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會長陳士能在會議上作了重要講話。他指出:輕工行業把節能減排作為今年經濟工作重中之重,節能減排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果。召開全國輕工節能減排現場會,就是總結前一階段取得的經驗,實地考察在節能減排工作中涌現出的典型企業,推廣先進經驗和成功做法,進一步加大節能減排工作力度。
據介紹,今年輕工業在節能減排方面邁出了較大的步伐,促進了輕工經濟繼續保持持續增長,1-8月份,工業總產值比上年同期增長27.71%,90%以上的主要產品產量比上年同期增長,其中大部分累計增幅達兩位數;實現利稅比上年同期增長31.0%,其中利潤增長36.9%,并呈現出效益增長幅度高于產值增長幅度的新特點;進出口總值增長20.66%,累計實現貿易順差1293.6億美元。從2005年至今年8月份,輕工業出口增速減緩,進口增速加快。隨著國家調控外貿平衡政策的實施,輕工部分行業外貿出口出現了產品單價上升的趨勢,進口逐步增加,貿易順差占全國順差比重下降的局面。造紙、發酵、釀酒、家電、皮革等行業降低消耗、節約能源、發展循環經濟、淘汰落后產能的效果較為明顯。
陳士能會長從不斷加深對節能減排工作的認識;以項目為支撐,狠抓節能減排工作的落實;推廣節能減排經驗,推動工作向縱深發展等三個方面總結了輕工行業開展節能減排工作的初步成效。
2006年,中輕聯組成了三個“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環境友好型社會和創新型國家”調研組,分別對造紙、食品、皮革、塑料、家電、照明、日用陶瓷、日用玻璃、家具、五金等十幾個行業進行了專題調研。在此基礎上,陳士能會長向溫家寶總理匯報了輕工業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和創新型國家方面的基本情況和存在問題,并提出政策建議,溫總理很快做出批示。發改委領導在接到批示后批給了有關司局,中輕聯與這些司局進行了對接,及時落實了總理批示。
2005年以來,中輕聯組織相關行業共同完成了國家發改委《中國節能技術大綱》的制修訂工作;組織各行業向國家發改委、國家環保總局提出了改進節能、節水、環保方面的政策意見和建議;完成了“重點工業行業實施循環經濟政策研究”等課題。
2006年以來,中輕聯承擔了國家環保總局組織的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工業污染源產排污系數核算項目中“輕工行業產排污系數核算”課題;與國家發改委等有關部門密切合作,在造紙、皮革、日用玻璃三個行業進行節能降耗試點;組織召開了造紙、發酵行業循環經濟中重大關鍵技術研討會;組織造紙、發酵(含釀酒)、陶瓷、照明電器、塑料、皮革、電池等重點行業召開專家研討會;組織相關重點行業發酵、糖業、造紙等協會召開了行業節能減排技術經驗交流會等一系列活動。
今年4月,中輕聯還開始在全國范圍內征集節能減排方面的專家,目前入庫專家有100多位。
陳士能會長還介紹了各地輕工行業在節能減排方面的成績和輕工部分重點行業節能減排的積極成果。
廣東、廣西、浙江、四川等地對輕工企業和園區的循環經濟試點給予了支持;造紙、制糖、啤酒、白酒、發酵、皮革等行業在試點中都取得了成果和經驗;一些規模比較大、技術和管理水平比較先進的企業取得了初步成效;一些處在特定環境下面臨較大壓力的企業,經過努力效果比較明顯。
輕工部分重點行業,如造紙、發酵、釀酒等節能減排成效突出。據國家環保總局統計,造紙行業污染物達標率從70%%上升到了93%,造紙行業環境污染得到了較大程度的緩解。
發酵行業企業投入大量資金,對發酵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水、廢渣和廢氣進行治理和回收利用,取得了顯著成績。目前,國家環保總局已經制訂了“檸檬酸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和“味精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酵母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正在制訂之中。
釀酒行業把清潔生產、資源及其廢物綜合利用、生態設計和可持續消費等融為一體,使經濟系統和諧地納入到自然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將傳統的“資源—產品—廢棄物排放”的開環式經濟轉變為“資源—產品—廢棄物—再生資源”的閉環式經濟。
談到廣大輕工企業要總結經驗、鞏固成果、深入開展節能減排工作時,陳士能會長強調:經過前一個階段開展節能減排工作的實踐,我們深深地感到:節能減排工作對輕工行業轉變發展方式意義重大,但也是一項長期艱苦的任務,我們要很好地總結已經取得的經驗,鞏固取得的成果,把這項工作深入、持久地開展下去。
河北梅花集團“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打造資源節約型企業”的經驗值得學習、借鑒。它不僅對發酵行業有指導、帶頭示范作用,而且輕工其他行業也可從中受到啟迪。
梅花集團的經驗可以概括為:一是高度重視集團的發展與環境的協調和可持續性。二是堅持做到環保與企業共發展,堅持清潔生產工藝,堅持走資源綜合利用之路。三是勇于承擔社會責任。四是以發展循環經濟的理念,舍得投入,積極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從技術創新入手,從生產源頭消減污染。五是節能減排活動不僅可以實現環境效益,還可以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六是緊緊依靠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開展節能減排活動才能取得明顯成效。
陳士能會長認為:應看到目前輕工節能減排工作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任務仍然繁重。輕工業雖然不是耗能的最大戶,也是較大耗能行業,特別是造紙行業是列入重點的,家電、照明消費環節的節電也應是重點。輕工業自身在節能減排方面還有很多欠缺和不足,長期以來輕工業粗放型的增長方式還沒有根本改變;傳統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產出、低效益的老路與資源、環境之間矛盾日益尖銳;多數企業還存在著制造能力比較強,研發設計能力和品牌與市場開發能力比較弱的問題,大部分行業仍處于產業鏈低端的弱勢地位;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缺乏知名品牌。
面向未來,我們將繼續把節能減排作為轉變發展方式和調整結構的重要抓手,走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的新型工業化道路。
今后一段時期,調整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大科技支撐力度;抓好相關重點工作;積極發揮協會的重要作用等,都將是輕工行業節能減排工作的重點。
陳士能會長最后強調:節能減排是一項長期、艱巨、具有挑戰性的工作,是關系到人類、社會、經濟能否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大問題。輕工行業節能減排工作剛剛起步,今后的任務艱巨而復雜,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黨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把輕工業的節能減排工作推向深入,通過技術進步,淘汰落后的生產能力,促進輕工發展方式轉變,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