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在京召開全國采用國際標準工作會議。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蒲長城、科技部副部長曹健林作了講話,國家質檢總局黨組成員、國家標準委主任劉平均作了工作報告,ISO主席莫爾比先生到會并致詞。
蒲長城副局長的講話強調了當前加強采標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他指出采標工作要切實轉變觀念,增強采標工作的有效性。一要立足長遠,把采標工作作為一項經常性工作常抓不懈;二要加強研究,努力做到科學采標、合理采標;三要進一步加大實質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力度,增強采標工作主動性。
蒲長城副局長針對下一步的采標工作,提出了四點要求。一是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有關要求,突出加強基礎和通用特別是涉及人身健康安全和進出口貿易等重點領域和企業、產業、地區的采標工作,鼓勵企業制定嚴于國家標準、國際標準的企業標準,淘汰落后技術和工藝,促進產業結構優化調整,提升我國產業國際競爭力。二是創新工作模式,建立采標工作新機制。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標準化工作機制,讓更多有實力的企業承擔國內外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工作。建立技術委員會退出機制和激勵機制,對在國際標準化舞臺上為國家做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要予以肯定和獎勵。逐步建立國際國內標準化工作協同機制,把國際標準化工作與國內標準化統一起來。三是做好服務工作,加強協調配合,共同推進采標工作。要抓好采標政策措施制定和落實,加強采標工作的統籌規劃和協調配合,充分發揮行業部門、地方各級標準化管理機構、研究機構、中介組織以及技術委員會的作用。四是加強人才培養,為采標乃至標準化工作提供源源不斷的人力支持。要下大力氣狠抓標準化人才培養,搞好規劃,采取多種形式、多種途徑,培養標準化特別是國際標準化所需的人才,全面提升我國標準化工作總體水平。
劉平均主任在工作報告中總結了2007年的標準化工作和近年來采標工作,深入分析了我國采標工作面臨的嚴峻形勢,并提出今后一個時期采標工作要實現的兩個階段目標。第一階段目標是:到“十一五”末,我國標準總體水平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采用國際標準比例達到85%,基本建成重點突出、結構合理、適應市場需求的標準體系,實現我國標準總體水平的跨越式發展,努力爭取成為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的常任理事國。第二階段目標是:在實現第一階段目標的基礎上,再經過5-10年的努力,到2020年使我國標準的總體水平達到發達國家水平。采用國際標準比例達到90%以上;我國承擔國際標準化組織技術委員會、分技術委員會比例達到10%左右;國際標準化專家達到1000名左右;中國標準成為國際標準達到200項左右,重點參與國際標準制修訂2000項左右;中國要成為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和國際電工委員會(IEC)的常任理事國。
劉平均主任強調,提高采標工作的有效性,必須堅持科學采標、主動采標、以企業為主體、國際國外并重的原則。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采標力度。一是落實全國質量工作會議和國務院專項整治工作各項要求,完成食品安全、消費品安全和相應檢測方法標準3個100%的采標目標,基本健全相關標準體系。二是加快重點領域國家標準制修訂和復審工作,實現重點領域主要工業產品95%的采標目標,提高主要工業產品競爭力。三是加強采標研究,提高采標工作科學性和有效性。四是以龍頭企業為主體,實現國際突破,爭取更多叫得響的中國標準成為國際標準。五是提高我國在國際標準化領域的地位,爭取更多國際標準制定話語權。
劉平均主任還對2008年的標準化工作作了部署。一是按時完成1萬項標準的制定任務,健全國家標準體系,解決標準缺失問題。二是加快完成1.1萬項標齡超期的國家標準的修訂任務,建立和完善標準的定期復審制度,解決標準老化問題。三是抓好“關鍵技術標準推進工程”和列入國家計劃的176項標準科研專項的研究工作,確保這些研究成果如期轉化為國家標準,實現標準制定與科研同步,解決標準滯后問題。四是深化改革,強化以企業為主體的標準化工作機制。鼓勵企業將自主創新技術與標準相結合,提高標準中自主知識產權的含量。五是圍繞國家經濟發展重點工作,加快農業、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傳統產業、公共安全、高新技術、服務業等重點領域標準體系建設。六是加快《標準化法》的修訂工作。在修法過程中要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標準化工作法律地位。七是加快國家技術標準資源服務平臺建設。通過加快與主要貿易國雙邊標準信息平臺的建設,整合國內外標準信息資源,形成全方位的互聯互通的大平臺,為社會各界提供及時、準確的標準信息服務。八是加強地方標準化工作,促進地方經濟快速發展。要加大經費投入和標準化示范區建設,要在經費支持、科技評選、人才培養、國際標準化規則指導等方面,為企業提供全方面多層次的支持與服務。
科技部曹健林副部長在講話中指出,科學性是標準的重要屬性,標準與科研相結合,有效地促進了技術成果產業化的進程,有效地推動了標準水平的總體提升。科技部將一如既往地支持采用國際標準和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的工作;處理好科學研究與標準研究,科技成果轉化與標準制定,科技成果產業化與標準實施的三個關系;大力促進企業為主體、產學研聯合攻關的技術標準研制模式,加速技術標準科研成果的轉化和推廣;進一步支持標準化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和系統的建設,完善技術性貿易措施預警機制。
國際標準化組織(ISO)主席莫爾比先生在致辭中回顧了國際標準不斷增長的需求及其驕人的成果,介紹了ISO在可持續發展與技術創新方面所做的貢獻,充分肯定了中國對ISO的貢獻及在采用國際標準方面所取得的成績。
大會頒發了第二屆中國標準創新貢獻獎,《GB19211-2003輻射型集裝箱檢查系統》等119個項目受到表彰。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等6個單位的代表在會上就如何積極采用國際標準,提高國際競爭力作了大會發言。
國務院有關部委、行業協會、集團公司等單位標準化工作的負責同志,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質量技術監督局主管標準化工作的負責同志,國家認監委,國家質檢總局有關司(局)、有關直屬單位的負責同志,各有關全國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長以及龍頭企業代表參加了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