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18日,商務部產業損害調查局在廣東惠州召開了2007年度石油和化學工業產業損害預警信息通氣會。石油和化學工業產業損害預警信息通氣會成員單位,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中國五礦化工進出口商會、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總公司、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中國化工集團公司、中國中化集團公司,以及商務部“重點化工產品產業損害預警信息監測”課題組,部分地方商務主管部門和行業協會、商會、企業代表參加了本次會議。商務部產業損害調查局巡視員宋和平出席會議并做報告。
宋和平在報告中介紹了2007年國內經貿形勢及當前我國所面臨的貿易摩擦形勢,以及2008年中國產業安全數據庫擴容工作的重點。在談到產業損害預警工作時,他強調:首先要做好產業安全數據庫的擴容工作,實現數據庫的共建共享,建以致用;其次要發揮好專家的作用,引導各部門做好預警工作;第三要繼續運用好通氣會這一機制,充分交流預警信息,促進國內產業健康發展。同時,宋和平巡視員還指出:今后將在已建設的鋼鐵、汽車、化肥、機床、電子信息、紡織行業產業損害預警機制的基礎上,繼續建立機械、輕工、農產品、物流行業產業預警信息定期通氣制度,以更好地推動我國產業安全工作的進行。
會上,商務部“重點化工產品產業損害預警信息監測”課題組通報了2007年重點敏感產品監測情況;中國石油大學董秀成教授做了“探討高油價對行業影響及政策建議”的專題報告;通氣會各成員單位交流了2007年度的預警監測信息,研討并預測了2008年石油和化工產品的國際貿易形勢及可能發生貿易摩擦的產品;同時,與會代表還就高油價對我國產業的影響及政策建議,歐盟REACH法規對我國產業的影響及應對措施,以及2008年建議重點關注的敏感產品等三個議題進行了專題討論。
宋和平在會議總結時強調:近三年的實踐證明,“石油和化學工業產業損害預警信息通氣會”這一機制的建立,為政府決策、為產業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這一做法值得在其他重點行業進行推廣,使通氣會不僅為商務部,而且為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發展規劃、宏觀經濟決策提供信息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