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從日前召開的《國家環境保護標準制修訂項目制修訂工作會議》上了解到,近年來,國家環保總局加大標準工作的力度,啟動了國家環境保護標準體系建設工程,國家環境保護標準工作進入快速發展時期。自2005年起,國家環保總局每年發布的標準數量都在100項以上,環境保護標準體系日益完善,標準種類更加豐富。截至目前,現行國家級環境保護標準數量已經超過1000項。今年將加大制定行業型污染物排放標準工作的力度。
國家環保總局科技標準司有關負責人介紹說,近兩年來,隨著國家環境保護工作的發展,環保執法、監督管理工作對各類標準的需求快速增長。為適應這一新的形勢,國家環保總局加快了環保標準制定工作的進程。2006年國家環保總局頒布了《“十一五”國家環境保護標準規劃》,進一步加強環境保護標準工作力度,以國家環境質量標準和污染物排放(控制)標準制(修)訂工作為核心開展各項工作,在“十一五”期間進一步調整和完善環境保護標準體系。
明確制修訂排放標準的重大技術原則問題
2007年,國務院頒布了《關于編制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的意見》。將國土空間劃分為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4類,要求優化開發區域要實行更嚴格的污染物排放和環保標準,大幅度減少污染排放;重點開發區域要保持環境承載能力,做到增產減污;限制開發區域要堅持保護優先,確保生態功能的恢復和保育;禁止開發區域要依法嚴格保護。這位負責人認為,這是對環境標準工作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這位負責人告訴記者,2007年,國家環保總局針對污染物排放標準工作中存在的比較突出的問題,發布了《加強國家污染物排放標準制修訂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了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內迫切需要解決的制修訂排放標準的重大技術原則問題。明確了國家污染物排放標準體系的結構、作用、內容等基本要素。國家環保總局科技司也下發了《關于加強國家環境保護標準技術管理工作的通知》,對各類標準的制修訂工作實施全面的技術管理。
他說,目前國家環境保護標準體系已初具規模。國家級環境保護標準包括環境質量標準、污染物排放(控制)標準、標準樣品、環境保護行業標準及其他國家環境保護標準。目前,國家級環境保護標準已有20多個門類,標準的內容涉及環境質量管理與評價、污染源監控、生態保護、核安全、環境監測、建設項目管理、清潔生產、循環經濟、環境保護產品和工程、環境信息等方面,初步形成了新時期國家環境保護標準的體系框架。
加強重點工業行業污染物排放控制
但是他也強調說,當前環境污染仍然嚴重。2007年,全國26.7%的地表水國控斷面水質劣于V類標準,30.2%的監測城市空氣質量達不到二級標準,一些大中城市灰霾天數有所增加,污染向農村轉移的勢頭尚未得到有效遏制,突發環境事件呈現高發態勢,特別是去年太湖藍藻突發事件給我們敲響了警鐘。為了防治水體富營養化,去年9月,國家環保總局召開了《重點工業行業污染物排放標準工作會議》,目前,這項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之中。他認為,當前環保標準的狀況與形勢發展需要之間仍然存在較大的差距。今年是奧運年,對環境的要求高,這些都給環境標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他要求環境標準工作今年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完善國家環境質量標準體系,建立科學合理的環境質量評價技術規范體系,修訂《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土壤環境質量標準》等標準,制定《建設用地土壤環境質量標準》等。配套制定相應的質量評價技術規范。
加大制定行業型污染物排放標準工作的力度,完成鋼鐵、煤炭、火力發電、農藥、有色金屬、建材、制藥、石化、化工、石油天然氣、機械、紡織印染等重點行業污染物排放標準制修訂工作,增加行業型排放標準覆蓋面,逐步縮小通用型污染物排放標準適用范圍。對實施時間較長的排放標準進行全面復審和修訂,提高其排放控制水平。在排放標準制修訂工作中,對國家排放標準體系進行調整和完善,解決標準適用范圍的重疊、空缺問題。提高排放標準制修訂工作的規范化水平。
在污染物監測方法標準制修訂工作中,加大采用先進監測技術和國外先進標準工作的力度。以飲用水源地水質監測方法標準為重點,全面開展各種環境介質中有害物質和有害因素監測方法標準、監測技術規范的制修訂和環境標準樣品的研制工作。重點開展各種有機污染物和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監測方法的研究制定工作。制定管理和控制環境監測工作各個方面和環節的環境監測技術規范,完善環境監測技術規范體系。重點開展水中有機污染物標準樣品研制工作,提高飲用水源水質監測工作的質量。
全面開展環境保護管理和執法技術規范制定工作,制定適用于環境影響評價、生態保護、污染物排放總量核算與控制、環境信息與檔案管理、清潔生產審核、環境工程建設管理、環境標志與環境保護產品認證、環境污染健康損害判定、循環經濟與生態工業等工作的技術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