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政協十屆三次會議的小組討論過程中,全國政協委員、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王秦平在經濟界別的小組討論中,發出了“我國應加強核心技術、產品自主開發和技術原創能力培養”的倡議。
王秦平作為一位在質檢戰線上奮戰了多年的“老戰士”,如此關注核心技術問題,不禁引起了記者的極大興趣,于是在會議間隙,記者就此問題采訪了王秦平委員。
“當前,隨著世界各國產品質量的不斷提高,我國產品的市場地位面臨著強大的國際競爭力。然而,我國的產品質量水平和國際上先進國家的產品質量水平卻存在著較大的差距。正是這種質量的差距,反映出我國由于對知識產權重視不夠,自有的原創技術不多,大部分產品、技術主要依靠模仿、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進行生產,從而導致自身的產品質量水平不高。”王秦平開門見山,直入主題。
王秦平說,要提高我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不斷發展我國經濟,我們就必須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把質量放在一個戰略位置來對待,牢固樹立“以質取勝”的觀念,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產品的可靠性,并使之贏得廣大消費者的信任。要做到“以質取勝”,切實提高產品質量,需要我們從多方面進行努力,這其中就包括對新技術、專利技術和自有技術的研究和開發。只有有了知識產權真正屬于自己的技術后,我國的產品才能在國際上站穩腳跟。
聯系到質檢業務的相關實際,王秦平介紹道,國家質檢總局目前已經加大了對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的推廣和轉化工作力度,通過引進這些先進的標準,并將其聯系我國自身實際,轉化為適合我國應用的標準后,再將其推廣到相關應用行業中。通過指導企業實施先進的質量保證技術,幫助企業建立質量保證體系和良好的、能夠適應生產加工要求的計量體系;通過及時將國外的TBT/SPS等相關信息通報國內企業等工作,切實幫促企業產品提高質量和國際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