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和諧社會必須依托先進文化的建立和發展。先進文化的內涵之一是關愛互助,保障消費安全。國民消費的安全文化應是構建先進文化題中應有之義。
隨著現代社會國際化、信息化的發展,消費者的消費行為早已不再是消費者的個人問題,而具有了社會意義。構建當今中國的和諧社會,要做好各項工作,其中保障消費安全、維護消費者權益是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方面。而實現安全目標,最根本的因素是提高國民的安全意識和安全行為,用先進的安全文化理念影響人、教育人、警示人,從而增強全社會的安全意識,這同時也是預防事故最重要的、也是最有效的措施。
結合當前質檢部門實行食品生產加工環節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實際,由于從2005年1月1日起食品衛生監管職能劃轉為由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負責,培育和弘揚以下先進文化理念已是當務之急:一是要培育弘揚“人人創造質量,人人享受質量”的質量文化理念;二是要弘揚“保護自己,保護他人”的道德文化理念;三是要弘揚“知法懂法,自覺守法”的法制文化理念;四是要弘揚努力提高消費者素質的知識文化理念;五是要弘揚“科技興安”的科學文化理念。
安全是和諧社會的一個重要標準。一個消費不安全的社會是很難有和諧的。食品生產加工環節質量安全監管工作責任重大,要求我們必須充分代表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本質在于堅持執政為民。我們的一切工作都要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根本宗旨,以維護人民利益為最高準則。這項工作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就是“遏制事故、保障安全”。任何時候都不能有絲毫的懈怠。為此必須堅持“五個到位”即安全責任到位、動態監管到位、服務企業到位、宣傳教育到位、隊伍建設到位。同時要盡快建立和完善三個工作體系,即構建食品污染物監測質量體系、食品安全監管體系、食品安全狀況評價體系。落實三項責任制度,即督促食品生產和加工企業落實對安全全面負責的責任制度;安全監察、檢驗機構監督檢查的責任制度;爭取地方政府重視、落實政府協調解決重大問題的責任制度。要進一步健全法律法規與標準體系,推進電子政務、轉變政府工作形態的改革創新,引導文明消費,科學消費,積極做好消費安全工作,努力開創“和諧質檢”工作新局面。
安全權是消費者享有的首要的、最基本的權利,是消費者享有其他權利的前提。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對此有明確規定。從消費安全的立場上審視我們生存的社會,消費者理當應該成為美好生存的創造者,我們應該一起珍視并竭力維護我們自身的權益。在落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決定》中,國家質檢部門已經站在歷史的新起點,正在開始新的征程。我們堅信,通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以人為本,關注安全將成為“和諧社會”這個貫穿中國未來社會生活當中關鍵詞的普遍闡釋。3·15活動結束了,但“關愛互助,共建和諧”的安全文化觀將逐步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