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司長 王黎明
“貫徹落實各項‘十二五’規劃;落實擴大消費需求戰略和‘走出去’戰略;促進轉型升級,推進結構調整;促進食品藥品質量安全和輕紡產品質量提升。”
2011年主要工作
(一)穩步推進消費品工業轉型升級。一是按照“改造提升”的總體要求,編制完成了輕工、紡織、食品、醫藥等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以及《中國煙草控制規劃(2011~2015年)》。二是繼續推進家電、制革、紡機、乳制品、玉米深加工、醫藥等行業結構調整和日用玻璃、印染、粘膠、乳制品等行業準入管理;落實了印染、化纖、造紙、皮革、酒精、味精、檸檬酸等7個行業今年的淘汰落后產能任務。三是完成了輕紡企業技術改造項目的申報、評審工作,編制了戰略性新興產業生物醫藥專項實施方案。四是組織開展了紡織、食品、塑料等產業轉移對接交流活動。五是組織完成了消費品工業293項行業標準和42項國家標準的制(修)訂工作;發布了《消費品工業行業標準制定管理實施細則》。
(二)積極促進消費品工業增加有效供給。一是密切監測行業增加有效供給中面臨的突出問題,組織研究制定消費品工業增加有效供給政策措施和“十二五”期間實施“環保安全生產、綠色科學消費”行動計劃。二是積極引導企業重點加強食用油、肉及肉制品、乳制品、食糖、食鹽、基本藥物、紡織品等生活必需品的生產供應,滿足城鄉居民需求。三是組織實施了2011年度中藥材生產扶持項目,擇優扶持了一批規范化、規;、產業化中藥材生產基地和生產服務平臺建設;制定下達了2011年卷煙、糖精、維生素C生產計劃;組織完成了醫藥儲備管理和特種藥品調撥工作;采取措施加強鹽業行業管理和增加生產供應,迅速平息3月中旬部分地區突發的食鹽搶購風波。四是配合落實了“家電下鄉”、“家電以舊換新”和“節能產品惠民工程”等政策措施。
(三)積極推進誠信建設和品牌建設。一是完成了啟動北京調味品、河北葡萄酒、福建罐頭、廣東飲料等行業誠信建設擴大試點工作,推動了全國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100%建立誠信管理體系;對全國31個省(區、市)3000家食品企業4000人次進行了誠信管理體系標準的宣貫培訓;全國28個省(區、市)召開了食品工業企業誠信體系建設啟動大會;指導了4000家食品生產企業建立誠信管理體系;印發了《食品工業企業誠信管理體系評價機構工作規則(試行)和委托評價機構(第一批)單位名單的通知》;正式啟動并開通了國家食品工業企業誠信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在食品行業部署開展了“講誠信、保質量、樹新風”活動;組織了近1000家食品工業企業在媒體上作出質量承諾。二是繼續推進服裝家紡和家電自主品牌建設工作;修改完善了《服裝家紡自主品牌企業評價指標體系》,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品牌論壇和品牌推廣推介活動,中國紡織服裝品牌網開始試運行;完成了《中國家用電器行業自主品牌建設研究報告》(2010~2011)。
(四)積極開展食品藥品等行業專項整頓工作。一是制定印發了《工業和信息化部2011年食品安全重點工作實施方案》等文件,對工業和信息化系統食品安全整頓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加強了“瘦肉精”、“三聚氰胺”和“塑化劑”等非食用物質生產經營管理;參與了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和安全標準制(修)訂工作。二是對黑龍江、吉林、遼寧和北京等4省(市)食品安全整頓工作進行了評估考核;對上海、江蘇和山東等3省(市)食品安全工作進行了督導檢查;促進了食品生產企業質量安全檢測能力建設;確認了6批64種列入“黑名單”的非食用物質;聯合發布了《關于禁止雙酚A用于嬰幼兒奶瓶的公告》。三是完成了對全國乳制品已建、在建、擬建企業(項目)清理審核工作。四是聯合印發《藥品安全專項整治工作檢查評估實施方案》,對上海、浙江和福建等3省(市)藥品安全專項整治工作進行了評估檢查。五是聯合開展了紙巾紙產品專項整治行動;開展了非定點企業違規生產糖精調查工作;配合開展了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產品專項治理行動。
2012年工作重點
(一)加強組織協調,貫徹落實各項“十二五”規劃。一是研究制定并實施輕工、紡織、食品、醫藥等規劃年度工作方案和具體工作計劃。二是協調落實各項規劃確定的政策措施,確保各項規劃確定的重點任務落到實處。三是加強部門間和部省(區、市)間的信息溝通,跟蹤了解各項規劃目標任務及政策措施落實情況。
(二)加強有效供給保障,落實擴大消費需求戰略和“走出去”戰略。一是研究制定刺激和擴大消費需求的政策措施;支持地方和協會開展產品展覽會、推介會等活動,引導和促進消費。二是完善并實施“環保安全生產、綠色科學消費”行動計劃。三是做好2012年度中藥材扶持項目組織實施工作,制定發布《國家中藥材生產示范基地和服務平臺認定管理辦法》。四是抓緊修訂發布《國家醫藥儲備管理辦法》,完善藥品應急處置和醫藥、疫苗儲備保障體系,積極配合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和醫改規劃的落實。五是積極做好與消費品工業相關的WTO(世界貿易組織)履約及ECFA(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等雙邊多邊自貿區談判;促進輕紡企業“走出去”,建立研發設計機構和營銷網絡;推動“金磚四國”醫藥等產業的合作。
(三)促進轉型升級,推進結構調整。一是深入落實已發布的農膜、日用玻璃、印染、粘膠纖維、乳制品、濃縮果蔬汁(漿)等行業準入條件,適時發布鉛蓄電池、維生素C、葡萄酒等行業準入條件。二是深入推進家電、制革、紡機、乳制品、玉米深加工、醫藥等行業結構調整;積極促進農副產品精深加工業發展;做好戰略性新興產業生物醫藥專項項目的組織、評審工作;促進醫療器械、鐘表、太陽能熱水器、電動自行車等行業健康發展。三是按照“目標要明確、項目要具體”的原則,結合各項規劃的落實,確定好專題,落實2012年轉型升級投資指南和技術改造投資指南,組織好相關項目的申報、審查、論證等工作。四是根據“十二五”目標任務,督促各地完成印染、化纖、酒精、味精、檸檬酸、造紙、皮革、鉛蓄電池等行業淘汰落后產能年度目標任務;推進重點行業節能減排和重點醫藥企業兼并重組工作;支持中小輕紡企業健康發展。五是推進部分重點地區輕紡產業轉移對接交流,引導中西部地區創建輕紡產業承接示范園區;引導、支持輕紡產業集群提升發展水平。六是引導輕紡企業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和質量管理水平;支持建立一批示范性和服務性強的輕紡產品研發設計創意機構和食品工業企業質量安全檢測示范中心;加強產品質量安全檢(監)測等公共服務體系建設。
(四)加強誠信和品牌建設,促進食品藥品質量安全和輕紡產品質量提升。一是樹立并推廣全國誠信建設試點典型經驗;加強對誠信管理標準的宣貫培訓工作,加大對地方誠信管理體系師資的培訓力度;實施《食品工業企業誠信管理體系評價工作規則(試行)》,繼續選擇基礎較好的食品工業企業開展誠信管理體系試評價工作;推動地方完善部門協調機構,組織地方指導規模以上食品工業企業建立誠信管理體系;加快建立“黑名單”制度,落實守信激勵、失信懲戒措施;加快各地誠信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實現誠信信息資源共享。二是開展品牌建設情況調查,建立品牌數據庫,發布年度發展報告,依托行業信息網、品牌專業網站、國內外展覽論壇等方式,深入開展服裝家紡、家電企業自主品牌宣傳推廣工作;推動鐘表等行業品牌建設。三是結合誠信建設、品牌建設和食品藥品安全等,通過抓企業試點和項目示范,引導地方、行業和企業推進兩化深度融合。四是指導、督促地方工業主管部門和企業繼續貫徹實施《食品安全法》及實施條例,會同有關部門繼續加強非食用物質生產經營管理,做好打擊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等專項整治工作,配合做好食品藥品質量安全整頓、評估考核、風險評估及預測預警工作。
(五)加強行業基礎管理,努力做好專項工作。一是加強行業經濟運行監測與研究,組織開展重大課題研究和行業突出問題調研工作,積極反映行業發展中的新情況、新問題,提出可行的政策措施建議。二是落實《消費品工業行業標準制定管理實施細則》,加強輕工、紡織、包裝等行業標準的立項、起草、審查、報批、復審、修訂、修改和制定等工作。三是制定下達、協調落實2012年卷煙、糖精、維生素C等產品生產計劃;組織好第六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的評審和表彰工作,推進《傳統工藝美術保護條例》修訂的立法工作;加強鹽業、食糖行業管理工作;組織協調好《煙草控制框架公約》履約工作的開展。